首頁 > 正文
新華全媒+|油菜籽含油量50%左右是咋實現的?——這株“不一樣的油菜”背後的育種密碼

  3月下旬,站在重慶墊江縣大片油菜花田間,重慶市農業農村委油菜産業體係首席專家黃桃翠仔細查看著油菜長勢。“油菜籽顆粒飽滿,結籽率也挺高的。”黃桃翠告訴記者。

  黃桃翠油菜科研團隊在墊江縣等地建有油菜育種制種基地,其主打的慶油3號、慶油8號等慶油係列優良品種,含油量達到50%左右,實現了大面積推廣。

  “俗話説‘種地選好種,一壟頂兩壟’,我們的良種能讓農民多收菜籽油,帶來的就是‘真金白銀’。”黃桃翠笑著説。

  2006年黃桃翠開始從事油菜良種繁育工作。經常跑田坎的她,見到農民就問,種油菜最在乎啥?“當然一是要産量高、二是要含油多嘛!”

  農民簡單的答案,背後卻需要復雜的籌算。油菜産量和含油量,同屬于作物數量性狀遺傳,過去不少油菜育種專家認為,“高産難高油、高油難高産”,兩者指標很難統一。

  “就是要突破固有思維,育成不一樣的油菜!既高産,又高油。”黃桃翠給自己下定了育種目標。

  要培育良種,必須下苦功夫。要避免油菜培育“近親繁殖”,必須掌握足夠多的種質資源材料,光是這項工作黃桃翠就花了1年多時間,跑武漢、去甘肅……收集的油菜種質資源材料超過4000份。

  育種難免經歷失敗的過程。“在實驗室裏篩選出的材料原本認為還不錯,但下地一種,表現得千奇百怪,有的得病多,有的倒伏多,有的實際含油量不高……”黃桃翠説,收集、鑒定、評價和創制好的育種材料,往往就是在“大海中撈針”,沒有耐心毅力是不行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10個年頭持續攻關,黃桃翠團隊培育出慶油3號油菜新品種,畝産量能達到200公斤,含油量49.96%。優質的品種獲得了農民的認可。

黃桃翠(左一)和同事在油菜育種制種基地觀察油菜品種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唐奕 攝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産能提升工程。在長江流域開發冬閒田擴種油菜。黃桃翠説,這對油菜科研工作者來説,既有壓力,更是動力。研發“不一樣的油菜”,又有了新的方向。

  類似重慶這樣的地方,油菜一般在5月初收獲,而這時播種水稻就有些晚了,影響稻油輪作的空間。“我們正在努力進行品種攻關,爭取油菜收獲期能提前10天左右,這樣就能錯開水稻播種農時,為油菜騰出更多的種植空間。”黃桃翠説。

  這些年農村青壯年外出,在家務農的多是老年人。黃桃翠説,這就迫切需要提高農業機械化率,而現有的油菜品種,機收時油菜角容易破裂,機收油菜還沒法大面積推廣。

  “瞄準農民需求,我們也定下了新的育種目標,就是爭取育成高産、高油、早熟,又適宜機收的品種,努力讓農民種油菜更有奔頭。”黃桃翠説。(記者李松)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52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