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 重慶最新出臺39條舉措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重慶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工業穩則經濟穩。近日,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資訊委等12部門聯合印發了《重慶市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若幹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包括財政稅費,金融信貸,保供穩價,投資和外貿外資,用地、用能和環境等五方面,共計39條政策措施。

  關于財政稅費政策,聚焦減輕企業負擔,提出加大中小微企業設備器具稅前扣除力度;執行國家延長階段性稅費緩繳政策;繼續實施國家新能源汽車稅費減免及充電設施獎補、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擴大“六稅兩費”減免政策適用主體范圍;執行國家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政策;執行國家大規模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政策;執行國家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降低企業社保負擔等8條政策措施。

  關于金融信貸政策,針對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出繼續引導金融係統向實體經濟讓利;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對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發放的普惠小微貸款,按照貸款余額增量提供資金激勵;落實煤電等行業綠色低碳轉型金融政策等4條政策措施。

  關于保供穩價政策,整合差別化電價政策,支援企業綠色發展;定期開展大宗商品價格監測預警,幫助重要原材料企業穩定生産;支援企業投資具備資源條件、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礦産開發項目,支援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3條政策措施。

  關于投資和外貿外資政策,圍繞擴大精準有效投資、穩外貿、穩外資,提出加快推進全市風光等新能源開發;推進煤電機組改造升級;引導冶金、建材、石化化工等重點領域企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組織實施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重大項目;推進制造業強鏈補鏈,培育一批領軍企業、“鏈主”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推動內河老舊船舶更新改造;加快5G、北鬥産業及大數據中心等新基建項目建設;支援符合條件的項目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産投資信托基金;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在外貿新業態新模式金融服務領域的運用,支援企業海外倉建設和布局;穩定中歐班列開行,深化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産業協作,落實滬渝直達快線航線獎補;多措並舉支援制造業引進外資,加大對制造業重大外資項目要素保障力度,便利外籍人員及其家屬來華,支援外資企業在渝設立研發中心,保障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同等適用各級政府出臺的支援政策等16條政策措施。

  關于用地、用能和環境政策,聚焦加大要素保障,提出保障納入規劃的重大項目土地供應,支援不同産業用地類型按程式合理轉換,支援産業用地方式靈活設定;落實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消費不納入能耗雙控考核相關政策,優化完善能耗雙控考核政策及高耗能、高排放項目能耗等量替代政策,積極爭取我市符合要求的項目納入國家重大項目能耗單列;精準實施重點行業涉氣企業應急減排績效分級動態管理,加快大型風光電基地建設、節能降碳改造等重大項目環評手續辦理等8條政策措施。(趙穎竹)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525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