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中國水稻研究所與市農科院在渝共建西南水稻研究中心

  3月22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農科院獲悉,日前該院通過視頻連線方式與中國水稻研究所線上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決定在渝共建西南水稻研究中心。

  市農科院與中國水稻研究所是長期合作關係,我市首個品質達到國頒二級標準的優質水稻品種渝香203的成功選育就離不開中國水稻研究所的幫助。

  作為以水稻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多學科綜合性國家級研究所,中國水稻研究所在水稻種質資源、優質高産新品種選育、重要農藝性狀基因挖掘、綠色高效稻作技術等方面具有較強優勢。

  而重慶作為西南稻區的典型代表,濕熱寡照的天氣、土地零碎的耕作條件,在耐高溫伏旱水稻品種選育方面具有極強的代表性。尤其是近年來我市已在耐高溫伏旱優質水稻、強再生力水稻新品種培育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因此,此次雙方達成戰略合作,在渝共建西南水稻研究中心,希望借此契機發揮各自優勢,共同選育優質高産多抗廣適水稻新品種,研發綠色智能高效新技術新産品,並促進相關品種、技術在四川、雲南、貴州等西南稻區推廣應用,為水稻産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發揮積極作用。

  市農科院水稻所副所長李經勇介紹,此次合作期間,市農科院將引入中國水稻研究所胡培松、錢前2位院士的團隊,引進品質優、抗逆性好的優異種質資源,在重慶高溫伏旱特異生態下進行篩選鑒定,創建培育高品質、宜機化新材料和優良品種,開展高質高效技術創新與應用。同時還將搭建“院士專家大院”,充分利用平臺資源,匯集一大批國內水稻專家,為降低我市水稻揚花結實期高溫伏旱常發對稻米品質和種植效益的影響獻計獻策。

  未來五年,雙方將致力于培育適宜水稻直播和機械化種植的綠色高質高效新組合3—5個,鑒定耐高溫伏旱、優質、抗倒等特異基因5—6個,整合高質高效關鍵技術、編制地方標準2—3項,加快突破性水稻新品種新技術新産品研發,並進行推廣應用,助力西南稻區水稻品質更上臺階。(記者 栗園園)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49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