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一個井蓋的特殊“使命”:守護地下的“生命之源”
2022年03月22日 16:39 來源: 新華網

重慶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的工作人員正在抽取監測站點內的地下水。新華網 馬天龍 攝

  新華網重慶3月22日電(韓夢霖)人類離不開水,在我們生活的地表下,地下水是我們生産生活依賴的重要水源類型之一。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地下水監測可以為水資源管理、空間規劃、産業布局、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統修復和保護等各項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在重慶,依託物聯網技術,近年來一個覆蓋全市的地下水監測網絡已經搭建完成,守護着地下的“生命之源”。

  3月18日,重慶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的高級工程師甘林來到重慶市某處地下水監測站點,開展例常監測。在一個看似普通的井蓋前,甘林和助手們用抽水設備將井裏的水抽取出來,進行現場檢測,並用各種容器進行水樣採集。

  “我們把抽取出來的地下水送到實驗室進行室內分析,參照國家《地下水質量標準》,監測包括一般化學指標、毒理學指標等在內的40余項常規指標參數。”甘林介紹。

工作人員正在用相關檢測儀器對地下水進行檢測。新華網 馬天龍 攝

  在重慶,這樣的地下水專業監測站點已布設完成520個,其中市級地下水監測點有430個,國家級地下水監測點有90個,實現了對全市主要區域地下水的監測覆蓋。2021年度,全市地下水監測網共採集水位(水溫)數據397萬條,水質數據約2.2萬條。

  作為我國西南水資源大省,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啟動的重慶市地下水監測體系已全面建成。這也是重慶首個建設標準化、監測自動化、管理信息化的地下水動態監測系統。建設過程中,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對全市地下水監測網進行了全面規劃,在全國率先啟動了省(市)級地下水監測工程,綜合運用物聯網通信技術、大數據及雲計算技術,通過對地下水位、水溫監測數據的自動採集、自動傳輸及整編分析,大幅提高了重慶市地下水專業監測的能力和水平。

  在每個監測站點,看似普通的井蓋下面,通過自動監測設備進行數據傳輸,實現每天在線採集水位和水溫等數據。水質監測則需要通過人工現場抽取水樣,送至室內檢測分析,每個監測站點每年實施一次。重慶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的地下水監測中心內,工程師只需登錄系統,就可以查看到全市地下水監測站點的分佈情況和每個站點地下水監測的相關數據。目前,重慶所有監測站點可對全市主要水文地質單元以及主要城鎮、生態功能區等區域的地下水水位、水溫等動態要素進行自動採集、存儲和實時傳輸,實現了地下水監測全要素化、工作流程標準化、監測人員專業化。

  甘林&&,地下水監測是一項長期性、持續性的工作,是保障地下水供水安全、防治與地下水有關的地質和生態問題的重要基礎。該項工作積累了大量監測數據,也為生態文明建設起到了基礎性的支撐作用。

  “比如,在城市建設中,由於開挖隧道等地下工程,有可能引起地下水的水位下降、出現疏漏,從而導致生態惡化。通過長時間的監測,我們就可以看出水位和水質變化是否正常,如果出現不正常的情況,就要及時查明原因,判斷是否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並及時採取應對措施,防止可能出現的地下水系統破壞及污染。此外,我們也可以通過地下水監測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比如某個區域的地下水是否達到礦泉水的標準,是否富含某些對人體有益的元素、是否適合大面積農作物種植等,從而對居民生活、農業生産等提供幫助。”甘林&&。

  目前,重慶地下水動態監測系統已全面運行一年,為全市國土空間規劃、地質災害防治、水資源管理、水環境保護等各方面工作提供了紮實的技術支撐。下一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還將逐步與水利、生態環境和氣象等部門實現監測數據共享,逐步構建數據自動採集傳輸、地下水動態分析評價、監測要素交換共享的一體化綜合體系,為全市水資源開發利用、水環境治理等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重慶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的工作人員對抽取出來的地下水進行現場檢測。新華網 馬天龍 攝

通過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信息應用服務系統,可以查看到全市地下水監測站點的相關數據。新華網 馬天龍 攝

編輯: 張青
精彩圖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488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