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有水才有生命。為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保護,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資源短缺和污染是目前制約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污水資源化利用是破解上述問題的有效措施,污水處理作為實現污水資源化利用的重要一環受到人們普遍關注。一滴污水是從哪來?污水通過哪些程序實現“脫胎換骨”由濁變清的?凈化後的水又流向哪?新華網為你揭秘。
嗨,你好呀!我是一滴污水,這些是和我住在一起的小夥伴,他們有的是洗衣污水、有的是廚房污水、還有的是淋浴污水。別看我們現在又臟又臭,可用不了多久我們就要“華麗變身”啦!
想知道我們怎麼脫胎換骨嗎?這一切都要從那個神秘的地方——“生活污水排放口”説起。這裡是污水收集管網的起點,我們在這裡匯合後,再通過管道輸送至污水處理廠。
當我們沿着管道來到污水處理廠時,都是“灰頭土臉”的樣子。
因為,跟隨我們一起來到這裡的還有紙、塑料袋等固體雜質。所以,我們首先要經過兩道格柵井,將固體雜質過濾。
格柵井安裝有回轉式的機械格柵,第一道粗,第二道細,清污動作可設置定時自動控制,也可手動控制。
經過兩道格柵的過濾後,我們將進入初沉池,在這裡可以除去可沉物和飄浮物。
到這裡,現在的我們已經成功“瘦身”,但離“脫胎換骨”還需要“美白殺菌”。
於是,我們又被送到生物池。這裡是污水處理廠的核心處理單元,在這裡,我們要先後經過厭氧、缺氧和好氧區,進行生物脫氮除磷。然後再進入二沉池進行固液分離。
接下來,我們將進入深度處理區,經過高效沉澱池進一步除磷。之後,我們將進入濾池進行進一步沉澱。這時的我們就像做過“spa”一樣,全身變得乾乾淨淨的。
但現在的我們仍不能被排放,因為我們身上還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細菌,需要進行消毒殺菌。
緊接着,我們又來到了消毒池。消毒池中被人們添加了一種叫作“次氯酸”的消毒劑,可以將可惡的細菌消滅!
經過消毒後的我們已經“華麗變身”,現在可不是“污水”了哦,而是“再生水”。
現在,我們雖然不能被直接飲用,但已經達到了排放標準,可以流入江河湖泊,也可以用來灌溉農田、滋養萬物。
這就是作為一滴污水的我,重返江河的神奇之旅。
文案:陳雨 汪雨佳(實習生)
攝影:馬天龍
配音:劉文靜
剪輯:馬天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