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交出2021年“民生賬簿”

  ■加快構建主城都市區“1小時通勤圈”,力爭到2022年底,全市城市軌道交通通車及在建裏程突破850公里

  ■城市公廁、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勞動者港灣”、人行道完善提升、街頭綠地提質、“道路平整”、水廠改擴建等7件城市管理領域民生實事已完成年度任務

  ■2022年計劃啟動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1277個、3089萬平方米、涉及群眾29萬戶

  ■城市管理App、高德地圖App,目前已導入公廁資訊2000余個,其余將在2022年全部導入

  資料來源:市政府新聞發布會

  今年以來,市住房城鄉建委全力完成老舊小區改造、軌道站點步行便捷性提升、山城步道建設等7項市級重點民生實事,城市管理部門則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實施了“5+2”件民生實事。12月30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交出我市2021年“民生賬簿”,市住房城鄉建委、市城市管理局負責人就相關民生問題介紹了情況。

  啟動831個老舊小區改造,軌道交通加快建設

  今年以來,市住房城鄉建委全力完成老舊小區改造、軌道站點步行便捷性提升、山城步道建設、住房保障、美麗庭院創建、易澇點及臭氣整治、解決科技工作者住房難題等7項市級重點民生實事。市住房城鄉建委黨組書記、主任常斌介紹説,今年我市啟動改造老舊小區831個、2662萬平方米,加裝電梯1171部,增設停車位9409個,群眾反映強烈的老舊小區管網堵塞、配套設施不足、物業管理缺失等問題得到解決。

  針對老舊小區改造如何實施,我市出臺了《實施意見》等配套文件,明確了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三大類改造內容。預計2022年將啟動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1277個、3089萬平方米、涉及群眾29萬戶。

  發布會上,常斌還介紹了我市軌道交通建設情況。今年我市著力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區”,加快構建主城都市區“1小時通勤圈”,軌道交通通車裏程已達到385公里,在建線路340公里,建設規模達歷史之最,創造了全球線路最長、日均客流量最大的跨座式單軌線路等多項“第一”。

  明年1月底,9號線一期將建成通車,實現從高灘岩到回興一車直達。到明年年底,包括4號線二期唐家沱到石船,10號線二期鯉魚池到南濱路,9號線二期回興到花石溝,5號線北延伸段園博園到悅港大道,江跳線江津城區到跳磴等線路都將建成,爭取到明年年底,全市城市軌道交通通車及在建裏程突破850公里。

  此外,今年我市還加快構建一體化城市路網,新增跨江大橋3座,累計建成跨江大橋34座;實施62處“堵亂點”治理;對彈子石、劉家坪等30個軌道站點進行便捷性提升,通過修繕破損步道,建設人行天橋、地下通道,增設電梯,減少市民繞行,步行乘坐軌道更方便。

  加強公廁建設和公園建設

  今年,城市管理部門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實施了城市公廁、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勞動者港灣”、人行道完善提升、街頭綠地提質5項民生實事。同時,開展了“道路平整”、水廠改擴建2件民生實事。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謝禮國介紹説,自2017年7月以來,我市新建公廁2500余座、改造公廁1600余座,公廁總量達1.4萬余座。

  針對“廁所難找”,我市城管部門在高德地圖導入公廁資訊,讓市民通過手機輕松找到最近的公廁。目前,城市管理App、高德地圖App上已導入公廁資訊2000余個,其余將在2022年全部導入。

  “針對‘廁所臟臭’問題,我市城管部門引入了泡沫衝水、烘幹機等智能化設備,並提供充電、休息等人性化服務。”謝禮國舉例説,今年8月升級投用的南岸區煙雨路公廁不僅具備新風除臭、人臉識別取紙等功能,還是全市首座“潮汐公廁”,可以根據如廁流量自動優化男女廁位,減少如廁排隊時間。

  同時,我市大力改造城市的邊角地,打造市民家門口的“健身房”和“後花園”,目前全市已建成投用109座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新建投用城市公園105座,公園總量已達2000多座,為市民休閒健身提供了更多好去處。

  大力整治易澇點、道路不平等城市問題

  據介紹,今年我市對兩江幸福廣場、望海花市等108處易澇點進行了整治,基本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的目標,積水成洼、市民一腳一泥的狀況持續好轉。

  同時,對居民生活聚集區,市場、醫院、學校周邊,核心商圈、廣場公園、交通節點、歷史文化街區等重點區域,整治臭氣點位1208處,困擾群眾的排水管道臭氣散逸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

  此外,今年我市還啟動了“道路平整”專項行動,重點圍繞道路破損、顛簸、開裂等7大類問題開展整治。

  在整治中,我市堅持“快進快出”原則,最大限度減少對市民出行的影響,並推廣新技術新材料。施工大幅縮短了工期,行車時車內聲音比原先降低5-8分貝,既節能環保又平整舒適。目前已整治車行道286公里、面積427萬平方米。

  同時,針對一些人行道“走不通、不安全、不舒適”等問題,2020年以來,我市實施人行道完善提升行動,重點圍繞“路、樹、燈、箱”等要素開展“微整形”,共完善提升人行道1380公里。(記者 周松)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219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