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12個關鍵詞致敬 2021感謝有你
2021年12月30日 17:46 來源: 新華網

2021年

每一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

 

2021年

有的人在黑暗中追逐光明

有的人在汗水中不斷攀登

有的人幾十年如一日守護國寶

......

 

2021年

我們用鏡頭

走進深山

走進新冠檢驗實驗室

走進核輻射檢測第一線

…… 

記錄

屬于他們的故事

 

擔當

  2021年春運大幕拉開時,為了讓返鄉過年的人們平安歸家,在核酸檢測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們夜以繼日、奮戰不息。王瑜偉、蒲文嬌是這群醫務人員中的一員,為了在規定時間內出檢測結果,他們往往要加班至深夜,有時候甚至在檢測室一待就是一整夜。對于他們來説,這如同一個接力賽,每一步都很關鍵,每一步都關係著市民的生命健康。

 

守護

  位于重慶市大足區中敖鎮金盆村的普聖廟摩崖造像,始于宋代,已有700余年歷史。龍運高與老伴是普聖廟的義務文保員,年過七旬的兩位老人已經默默守護廟裏的造像40余年。40年對一個人來説是一段相當漫長的歲月,但一句“不後悔”卻是龍運高給予時間的回答。

 

攀登

  陸海國際中心是重慶在建第一高樓,建成後這裏將成為458米的城市新地標。29歲的張杭是一名土建工程師,負責該項目現場的土建工程施工管理。張杭説,“第一高樓”給了建設者們榮耀,也讓他們面臨著更大的壓力。在這個工地上,張杭與其他青年工匠們一起,不斷攀登這座城市的天際線,也不斷攀登自己人生的高峰。

 

嚴謹

  談“輻”色變!在重慶,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時刻面對“看不見、摸不著”的輻射危害,堅守在輻射監測一線,給放射源“把脈”,為老百姓撐起環境安全“防輻傘”。今年32歲的李廣,是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輻射站的輻射環境監測工作人員。調試儀器、採樣、接樣、前處理、測量、數據報送……這就是輻射環境監測人的日常工作,每一步都需要認真嚴謹,確保不能出一絲差錯。在李廣看來,確保輻射環境安全,就是守護老百姓的安全。

 

初心

  他們是“無痛工具人”,他們是麻醉醫生,他們的初心是守護生命。劉夢虓是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麻醉科醫生。評估、監測、靜動脈穿刺、插管......在一臺手術中,他們往往最早進入手術室,最晚離開,每天都要在手術室裏待上十余個小時。盡管辛苦,但是只要手術能夠順利結束,病人平安醒來,對他們來説就是最大的幸福。

 

汗水

  重慶的夏日是熾熱的,然而有這樣一群社區工作人員,他們在40度的高溫下,服務在抗疫第一線,在集中隔離點24小時值守,為社區居民送菜、送藥、心理輔導,保障被封閉管理的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他們用汗水和堅守,守護老百姓的生命安全。

 

陪伴

  列車長李光秀值乘的5612次列車是成渝鐵路上唯一運作的慢車,全長505公里的成渝鐵路,沿途分布著眾多小站。在這趟“慢”火車上最常見的“行李”就是各種農特産品,雞蛋、水果、蔬菜等充滿車廂,綠皮火車也變成了豐收專列。李光秀説,這些年,值乘綠皮火車,最開心的就是陪伴乘客一起感受豐收。

 

追夢

  “心裏有光,努力追夢。”在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內,有一支代表重慶參加全國殘運會的盲人跳繩隊。盡管他們不能像常人一樣用眼睛去感受光明,只能靠自己去觸摸去領悟一個個動作,並通過多于常人的練習,跟上訓練的節奏。跳繩隊的運動員,經歷了無數次從摔倒到站起,成百上千次的訓練,在今年全國殘運會花樣賽中奪得金牌。

 

奉獻

  重慶市大渡口區育才小學體育老師王紅旭,2021年6月1日兒童節當天,帶著三歲半兒子在江邊玩耍時看到兩名兒童意外落水,毅然跳入江中救人。兩名落水兒童被成功救起,而王紅旭卻消失在了江水裏。6月3日,王紅旭追悼會在大渡口區寶山堂殯儀館舉行,數千市民自發前來送別,寄托哀思的鮮花、卡片、挽聯擺滿了大渡口區寶山堂殯儀館。

 

創新

  黎平是一名智能駕駛研發工程師。從小喜歡研發工程的他,畢業之後投身汽車研發領域。才開始的時候,黎平不懂軟件設計也不懂硬體標準,但是通過不斷地請教、學習,逐漸從汽車研發的“小白”成長為團隊的業務骨幹,主導研發了車輛的360度全景顯示係統及智能泊車係統。在黎平眼中,自動駕駛將逐漸走進百姓生活,他也將不斷創新,給大家帶來更好的駕駛體驗。

 

專注

  銀杉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植物,自然繁育困難,數量稀少,被喻為“植物大熊貓”。在重慶金佛山的懸崖峭壁上散布著572棵野生銀杉。今年53歲的周洪艷從參加工作開始,便守護在金佛山自然保護區,如今已經有32個年頭了。三十多年來,周洪艷跋山涉水,專注銀杉保護。在她眼中,銀杉更如同她的孩子一樣,希望銀杉能越長越多,越長越繁盛。 

 

使命

  王濤是巫山縣安靜村第一書記,剛到村裏時,王濤幾乎每天都騎著摩托車在村裏轉,琢磨著怎麼讓村民富裕起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村民用紅葉引火,感覺非常可惜,便思索怎麼將紅葉變成産品,打造富民産業。後來,王濤請來專家考察,決定在安靜村發展葉雕産業,如今安靜村的葉雕文創産業鏈已漸成規模,全村2240人都吃上了“紅葉飯”。讓老百姓過好日子,這就是第一書記的使命與擔當。

 

2021年

這座城市

因為你們更有溫度

因為你們勇往直前

因為你們無限可能

 

2021

感謝有你

 

2022

期待有你

 

文字:耿駿宇

攝影:耿駿宇

編輯: 劉文靜
精彩圖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15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