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1重慶電影産業值得記錄的瞬間

重慶電影集團參與出品的電影《長津湖》《中國醫生》海報。(重慶電影集團供圖)

  隨著歲末電影《穿過寒冬擁抱你》和《反貪風暴5:最終章》相繼開啟預售,2021年中國電影市場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雖然受疫情影響,今年中國電影市場一度陷入低迷,但總的來看,依然呈現出強勁的復蘇勢頭。截至12月29日13時,全國電影票房總額突破465億元。

  對重慶電影來説,2021年同樣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這一年中,重慶電影集團參與出品的《中國醫生》《長津湖》《誤殺2》分別榮獲暑期檔、國慶檔、賀歲檔票房冠軍。此外,重慶籍編劇劉先暢創作的劇本《獄中八條》榮獲“夏衍獎”,《王良軍長》等本土電影持續熱映,讓更多人看到重慶電影産業的蓬勃發展。

  那麼,2021年重慶電影産業有哪些特點?未來重慶又該如何發展電影産業?連日來,重慶日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多部頭部電影蘊含重慶元素

  “太驚喜了,沒想到《誤殺2》還是重慶電影集團參與出品的。希望未來能在頭部電影中看到更多重慶元素。”12月28日,在看完電影《誤殺2》後,市民王喬在淘票票上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王喬的話説出了眾多重慶影迷的心聲。記者了解到,由重慶電影集團等參與出品的電影《誤殺2》自12月17日登陸院線以來,受到觀眾青睞。截至12月29日13時,該片的全國票房已突破7.8億元。如無意外,《誤殺2》將成為2021年電影賀歲檔票房冠軍。

  記者採訪發現,除了《誤殺2》,以重慶電影集團為代表的重慶電影企業還參與到多部頭部影片的出品發行中,並取得不俗成績。比如,由重慶電影集團參與出品的《中國醫生》,以13.2億元的票房獲得今年暑期檔票房冠軍;另一部由重慶電影集團參與出品的《長津湖》,以57.71億元的票房超過《戰狼2》,成為中國影史票房冠軍。

  今年重慶的城市電影票房同樣呈現出強勁復蘇勢頭,截至記者發稿時已突破11.5億元。如無意外,今年重慶的城市票房將再度躋身全國前十。

  本土電影接續登陸各大院線

  12月22日,由重慶電影集團、恒業影業、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等聯合出品的電影《開山》在巫山開機。該片以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毛相林及下莊人為人物原型,由趙寧宇、翌翔、霍廷霄、陳亮等國內一線電影人主創,致力打造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主旋律類型化熱血勵志影片。

  事實上,《開山》開機只是重慶加快推進文化強市建設,把創作優秀電影作為中心環節,推動電影事業和産業高品質發展的縮影。2021年,《王良軍長》《牧蜂姑娘》等多部優秀本土電影相繼登陸各大院線,並受到影迷青睞。

  在這些電影中,《王良軍長》表現最為亮眼。電影以重慶籍著名紅軍將領王良同志的革命生涯為藍本,講述其參加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成長歷程和英勇功績。自上映以來,電影不僅憑借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和質樸溫潤的鏡頭語言打動不少影迷,還帶火了位于綦江區永城鎮的王良同志紀念館與王良故居。不少市民在看完電影後,紛紛來到王良同志紀念館和王良故居,通過珍貴的歷史照片和文物,了解王良的成長歷程。

  除了《王良軍長》,《最後58天》《怒吼》等本土電影也已殺青,預計明年登陸各大院線。《紅色商行》《挺進報》等影視作品則進入前期籌備階段,將于近日開機。

  作為電影的熱門取景地,2021年的重慶魅力依舊。重慶市電影制片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該協會2021年共服務市內外影視項目57部(電影24部;電視劇、網劇、綜藝18部;公益短片、專題片、廣告15部)。“除了馮小剛主演的《忠犬八公》、黃曉明主演的《最後的真相》、李晨和盧靖姍主演的《成為贏家》等24部電影在重慶取景外,馬伊琍、白宇主演的網劇《龍城》,以及于和偉、胡明主演的網劇《我是刑警》,同樣把取景地放在了重慶。”該協會負責人介紹。

  重慶優秀電影人才不斷涌現

  “此次能榮獲‘夏衍獎’,不僅是我個人的榮譽,也是重慶的榮譽。”前不久,憑借電影劇本《獄中八條》在第十六屆“夏衍杯”優秀電影劇本徵集活動中榮獲“成長電影劇本”獎後,重慶本土編劇劉先暢在朋友圈寫下這樣的話。

  除了劉先暢,另一名重慶本土編劇汪劍平創作的劇本《金碧坊》在此次“夏衍杯”評選中榮獲“創意電影劇本”獎,並獲得10萬元扶持獎金。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像劉先暢、汪劍平一樣榮獲全國大獎的重慶電影人和影視作品還有很多。比如,由西南大學文學院創作的抗疫微電影《花》,在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中榮獲一等獎;今年11月,由重慶肥象影業團隊創作的電影劇本《天道》,獲得中國文聯青年文藝人才項目資助。

  此外,在重慶市電影局、四川外國語大學等相關單位的協調下,今年重慶還順利舉辦了第八屆重慶青年電影展。青年電影展期間共舉行了35場放映活動,放映電影80部,吸引了7000多名市民走進影院觀影。

  積極打造重慶電影文化品牌

  今年11月,國家電影局發布《“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簡稱《規劃》)。《規劃》明確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每年將重點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電影精品力作,每年票房過億元國産影片達到50部左右。

  在這樣的背景下,重慶電影企業以及影視從業者應如何把握機遇,讓重慶影視行業實現進一步發展?

  “作為一個‘重資本’行業,好的電影離不開大量投入。在整體規模有限的情況下,以重慶電影集團為代表的本土電影企業可以進一步加大與博納、恒業等國內頭部影業的合作力度,積極參與更多頭部電影的宣發工作,積累宣發經驗,進而實現從參投跟投、借船出海到主控主投、創作制作、宣傳發行全産業鏈齊頭並進地跨越式發展,擴大重慶影視作品和重慶影視企業的影響力。”重慶市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劉帆表示。

  “好的電影離不開優秀劇本。”重慶本土導演冷鄒雋説,作為一座擁有豐富紅色資源的城市,重慶除了可以通過持續舉行重慶青年電影展、“重影杯”劇本大賽等活動,挖掘更多本土創作人才外,還可以通過組織採風活動的方式,讓本土影視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找到宏大命題和落地創作的交集點,創作出更多“接地氣”“冒熱氣”的影視劇本。

  “未來,我市將聚精會神抓創作,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重慶直轄25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策劃創作一批電影重點項目,並通過實施重慶電影‘黃桷’計劃、申辦巴蜀雙城電影節等方式,扶持和培育市內外優秀電影人才和企業,積極打造‘山水之都·光影重慶’的電影文化品牌,提高重慶電影的影響力。”重慶市電影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本報記者 黃琪奧

編輯: 李海嵐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21128215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