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排水防澇更高效 污水處理更優質

  雞冠石污水處理廠

  排水防澇應急指揮中心

  工作人員檢查排水管道情況

  悅來污水處理廠效果圖

  順應城市發展新理念新趨勢,開展城市現代化試點示范,建設宜居、創新、智慧、綠色、人文、韌性城市。

  “十四五”開局之年,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首度提及“韌性城市”概念,為我市排水和污水處理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

  作為可持續發展城市的重要內涵,韌性城市建設離不開源頭減排、蓄排結合、排澇除險、超標應急的城市防洪排澇體係。如何高品質打造城市排水和污水處理這個“生命線”工程?2021年,我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因地制宜,全方位、多角度推進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不僅在城市內澇治理方面取得可喜成效,在完善污水處理設施方面也亮點頻頻。

  強基礎 落細落實排水防澇設施建設

  韌性城市,指能夠憑自身能力抵禦災害,減輕災害損失,並合理的調配資源從災害中快速恢復過來的城市。在排水方面,韌性城市的表現可以概括為:小雨時不積水;大雨時能順利排出,不産生內澇;超大暴雨時,用空間換時間,優先保障生命安全。

  治理城市內澇,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既是重大民生工程,又是重大發展工程。為切實消除城市內澇現象,國務院辦公廳今年4月印發《關于加強城市內澇治理的實施意見》,要求將城市作為有機生命體,根據建設韌性城市要求,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提升城市防洪排澇能力,用統籌的方式、係統的方法解決城市內澇問題,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全力守護城市的“生命線”,市住房城鄉建委落細、落實排水設施建設,推出一套強有力的“組合拳”——

  持續推進中心城區易澇點整治專項行動,建立分類動態管理模式,實施分批分時序整治機制。完成兩江幸福廣場、望海花市等108處易澇點整治,聯合基層組織群防群控,實現194個點位動態管理。

  開展全方位、全領域、多層次的汛前、汛中檢查,以現有易澇點和城市敏感區為重點,對下凹式立交橋、下穿道、地下構築物、地鐵站出入口、低洼地帶的棚戶區和老舊小區等重點區域開展隱患排查整改,進一步梳理出風險點309個,建立風險臺賬,形成應急救援協同聯動機制。

  構建城市排水防澇安全責任人及重要易澇點整治責任人體係,汛前組織召開城市排水防澇工作會,全面部署住房城鄉建設領域防汛抗旱工作;汛中牽頭召開城市排水防澇聯席會議,對排水防澇防范工作再安排再部署,確保職責到位、人員到位、責任到位。

  建立住房城鄉建設、氣象、水利、城市管理、應急、交通、公安、消防等多部門資訊共用和協調聯動機制,嚴格執行領導帶班和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及時組織城市排水防澇應急搶險演練,利用排水防澇應急響應係統、手機短信、微信等平臺發布資訊,確保預警及時、人員到位、設備靠前、處置有力、資訊高效。

  一組數據有力證明了我市開展排水防澇工作的成效:今年以來,我市經歷了19次強降水天氣過程,累計出動搶險車輛600余輛次、搶險人員6300余人次及時排除積水點,恢復交通,未造成人員傷亡被困和形成城市內澇。

  另外,市住房城鄉建委按照“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排並舉、超標應急”的內澇治理理念,統籌編制“十四五”城市基礎設施、排水防澇和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科學劃分中心城區57個一級支流和濱江流域分區,係統構建“源-排-蓄-泄-管”五大排水途徑。印發《重慶市城市內澇治理實施方案》,建立全市排水防澇項目庫,儲備項目516項、總投資638.5億元。預計到2025年底,中心城區能有效應對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重要地區不低于100年一遇),主城新區能有效應對不低于30年一遇的暴雨(重要地區不低于50年一遇),其他區縣能有效應對不低于20年一遇的暴雨(重要地區不低于30年一遇)。

  提品質 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助力重慶打造生態宜居城

  打造健康、韌性的城市水係統,不僅包括運作良好的排水係統、安全有效的防澇係統,高效生態的污水處理係統建設也是重中之重。

  在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下,全市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堅持問題導向,以係統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效能為重點,定出硬目標,敢啃“硬骨頭”;優先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生活污水直排、老舊城區排水設施空白區等熱點問題,重點解決污水廠進水濃度低、污染物削減效能不高等重點問題,集中解決污水管網設施底數不清、信息化手段匱乏等難點問題。

  這一年來,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如火如荼。全市新改擴建11座污水處理廠,累計建成82座城市污水處理廠,總設計處理能力486.75萬噸/天,全部達到一級A標排放標準;建成820座鄉鎮污水處理廠,727座達到一級B及以上排放標準,基本實現了處理設施全覆蓋,在全國處于領先水準。日每人平均污水處理能力288.49升,位居西部第一。

  這一年來,污水管網治理工作顯成效。全市累計普查管網4萬公里,其中市政管網普查覆蓋比例超過95%,建立市級排水管網地理資訊係統(GIS);實行“網格化”雨污分流整治和低濃度城市污水處理廠“一廠一策”係統化治理,完成1912余公里城鎮排水管網建設改造。

  這一年來,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水準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部將我市“政府統領、企業施治、市場驅動”污泥處理處置模式作為“無廢城市”建設實踐在全國推廣。珞璜污泥處置中心建成投用,被國家能源局和生態環境部列入燃煤耦合污泥發電技改試點項目。全市處理污泥約123萬噸,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7%。

  這一年來,排水設施線上監測和再生水利用試點穩步推進。市住房城鄉建委不僅推動雞冠石污水處理廠分區水量試點,通過摸索適合山地特點的線上監測方法,為建立全市排水線上監測體係奠定堅實基礎。

  重民生 推動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問題

  除了關注增強城市排水防澇能力的大安全外,重慶還從下水道水篦子堵塞、散發臟臭氣味等關乎群眾生活品質的小細節入手,推動城市品質提升。

  2021年,我市重點開展水篦子清洗疏通、水篦子更新改造、全面加強排水源頭管控、強化城市環境衛生治理、開展化糞池排查整治等工作。中心城區開展的水篦子臭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被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市級層面重點民生項目。

  九龍坡區鋼球小區居民劉昌華喜歡晨練,每天清晨都會沿著小區周邊的道路跑上幾公里。可是以前,每當大雨之後,一些道路的水篦子經常堵塞,令人作嘔的臭氣讓他不得不繞道跑。“自從政府派人對這些水篦子清洗疏通後,路上再也聞不到臭氣了!” 劉昌華高興地説。

  為解決排水管網臭氣擾民問題,市住房城鄉建委會同市城市管理局編制了《重慶市中心城區水篦子及臭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以中心城區“一區、兩線、三邊、四點”重點區域開展排查整治工作,將逐步擴大工作范圍至轄區全域。

  所謂“一區”,即居民生活聚集區;“兩線”即濱江路沿線、城市主幹道沿線;“三邊”即市場、醫院、學校周邊;“四點”即核心商圈、廣場公園、交通節點、歷史文化街區等窗口地帶。截至目前,中心城區共鎖定790余處重點區域開展水篦子臭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

  渝中區改進原鴨嘴式防臭水篦,制作新型封閉式防臭水篦套,全區累計安裝封閉式防臭水篦套213套,轄區內臭氣點位臭氣明顯減弱;渝北區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木魚石湖污水外溢問題,實施木魚石湖滲漏污水截污提排工程,在木魚石公園南側通過新建圍合式重力擋水壩、帷幕注漿、高壓旋噴樁等止水防滲構築物,使得滲漏污水引發的臭氣擾民問題得到較好解決……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完成疏浚水篦子32.8萬余個,更新改造水篦子1.9萬余個,清掏化糞池14129個,安裝化糞池線上監測預警係統2567個,排查臭氣點位1271處,整治完成臭氣點位1218處。

  打造更具“免疫力”的韌性城市,重慶將在完善城市水治理的道路上開展更多探索。未來,市住房城鄉建委將以“補短板、強弱項,提能力、強監管”為抓手,在提升城市排水防澇抗災能力、提升排水管網建設運維效能、加強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監管、確保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加強排水戶行為監督管理、深化排水建管領域改革、強化排水行業基礎保障等方面持續發力,實現排水事業高品質發展,為推動重慶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建設、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方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連結》》

  榮昌區

  探索排水“廠網一體”管理機制改革試點

  以“政府監管、市場運作,生態優先、加強保障,廠網協同、提質增效,尊重既有、優勢互補,嚴格考核、按效付費”為原則,榮昌區將第二城市污水處理廠及配套36公里截污幹管、19座鎮街污水處理廠及配套350公里雨污水管網、80余座農村污水處理站及其配套管網整體打包,策劃項目總投資11.02億元,採用PPP模式,以“BOT+ROT+TOT+O&M”運作方式,合作期限25年,由政府和社會資本方共同組建項目公司,整體負責投融資、設計、建設、運營、維護及移交工作,實現“建管一體”,建立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良性競爭的市場化模式,推動排水係統高效運轉,有效解決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低、水量負荷大、雨季管網溢流等問題。

  墊江縣

  多措並舉全面提升鄉鎮污水治理水準

  墊江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鄉鎮污水治理累計投資5.8億元,建成鄉鎮污水處理廠(站)58座,處理能力達3.22萬噸/天,建成鄉鎮排水管網413公里,實現鄉鎮場鎮、農村較大集聚點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聘請專業測繪公司開展鄉鎮排水管網測繪,分步改造鄉鎮“老、舊、破”管網。“一廠一策”改擴建21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全部到達一級B標排放。實現全縣24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全部達標排放,沿線河流水質穩定達到Ⅲ類,龍溪河水質達到Ⅱ類。

  王靜 劉廷 圖片由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提供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21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