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琼和她的冬菜專賣店
重慶市第六屆勞動模範李華琼,是重慶市鼎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兼董事長、總經理。作為“大足區冬菜釀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如今她正奔走在將大足冬菜打造成繼榨菜之後的重慶第二道名菜的路上。
下海淘金抹不去冬菜情
1979年高考落榜的李華琼,因生活陰差陽錯地到四川省涼山州美姑縣從事服裝加工,一晃就是16個春秋,她説牛牛壩鄉(現牛牛壩鎮)是她的第二個故鄉,她在那裏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後來,夫妻二人開着三輪車,在四川南充、宜賓等地,風裏來雨裏去擺地攤推銷“10元買三樣”商品。1997年底,她回到家鄉重慶大足區龍水鎮,在五金市場批發文化用品與日用品。2001年的春天,有位熱心的朋友鼓動她到浙江義烏“做大生意闖世界”。她便帶着家人與積蓄來到義烏,仍然做熟悉的文化用品與日用品批發。“那幾年,可以説是風生水起。做什麼,就成功什麼。”李華琼高興地説。
無論生意有多紅火,李華琼始終惦記着家鄉的那份腌菜。“我感覺自己對冬菜有着天生情結。”“從小就喜歡吃鹹菜,跟婆婆、外婆學做大頭菜、水鹹菜、甜洋姜,還有模有樣的。”因此,2003年2月,李華琼利用回到家鄉的時光,學習冬菜釀製技藝。
傾其所有重振“寶頂”冬菜
2013年,身患嚴重腰椎病的李華琼回大足老家療養,義烏生意便全部交給兒子打理。一個偶然的機會聽説生産“寶頂”牌冬尖的大足鼎記農業發展公司出現資金斷裂,即將破産倒閉,她夜不能寐,這麼好的品牌消失了實在於心不忍,對不起老祖宗留下的寶貝,於是她産生了拯救“寶頂”牌冬尖的念頭。儘管家人堅決反對,但她義無反顧。首期投入400萬元買下部分成品、商標、車間,接管原有工人,成立了鼎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並擔任總經理。
李華琼想,憑藉自己的勤勞、智慧、經驗、資金,扭轉乾坤應無大礙。一接觸後,才知道接到個燙手山芋:企業的場地、技術、人心渙散、流動資金、廣告、銷售渠道等,一大堆意想不到的問題接踵而至,一時間,“腦殼都焦大了”。
開弓沒有回頭箭,李華琼沒有退卻。她四箭齊發解決困難:首先在義烏門市抽出資金輸血,保證公司正常運作,付清原公司拖欠員工的工資;其次多方融資投入2000多萬元,建設現代化廠房;第三是擴展營銷渠道,設計出了既有地方特色,又新穎別致的新包裝;第四是在義烏、大足城區、龍水等地設有5個專賣門市,同時採取線上線下運作,並聘請專業人員開發新産品。
成功開發新品突出重圍
隨着大足旅游的持續升溫,市場對大足冬菜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李華琼越發覺得,大足冬菜現有的生産狀況很難與現代市場經濟發展同步。她聘請專家前來把脈,在保證産品質量的同時,開始逐步把純手工生産轉化為機器設備生産,在炒制、包裝、消毒等工序用機器代替人工,極大地提升了生産效率,降低了生産成本。“以包裝為例,以前一名工人每小時能包裝100瓶冬菜,使用機器進行包裝,一分鐘就能完成100瓶。”李華琼説。
近年來,鼎翔公司陸續開發出原味冬菜、下飯菜、調味品、冬菜禮盒等四大系列、30多個品種,産品遠銷上海、浙江、雲南、貴州等地,並通過“義烏國際商貿城”這一&&遠銷海外。
如今,投資4000多萬元、佔地30畝的大足冬菜精品大觀園在龍棠大道鹽河社區段建成。李華琼介紹,該大觀園將打造集冬菜博物館、冬菜美食苑、冬菜精品展區、冬菜加工體驗區、冬菜貯壇觀賞等於一體的農旅景區,建成後每年將接待20萬以上人次參觀選購。體檢區已於2020年10月投入使用,由此劈開了大足農産品與大足旅游融合發展之路。隨着企業欣欣向榮發展,“寶頂”冬尖的品牌效應日益顯現,産品獲得“重慶市農業産業化市級龍頭企業”殊榮,“寶頂牌”被認定為重慶老字號。
助人為樂走共同致富路
多年來,李華琼以行善和回饋社會為榮,先後為11名大學生“賒貨”創業價值達300余萬元,大學生們親切地叫她“乾媽”。家住龍水鎮的大學生胥熊,2015年畢業後一度迷茫,李華琼主動將龍水五金市場的一個門店及價值110多萬元的貨物賒給他經營,短短5年間,胥熊不僅還清了貨款,還走上了富裕路。
隨着冬菜加工産業的紅火,李華琼帶動大足區珠溪鎮30余名貧困人口用閒田空地種植冬菜,她優先收購確保收益,讓種植戶每年每人増加收入2000元以上。鼎翔公司吸收3名貧困人口就業,每年每人增加收入1萬元以上。目前,公司已帶動320戶農民種植冬菜8000畝,成為冬菜種植戶穩定收入的重要來源。(潘鋒 圖片由重慶市鼎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