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大足:數字化建設為鄉村振興賦能

  新華網重慶11月12日電(趙倩)為加快鄉村振興,大足區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快速推進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建設。通過數字賦能,促進鄉村振興,一幅産業富農、數字治村、服務便民的發展畫卷緩緩展開。

  鄉村數字經濟新業態發展迅速

  大足積極發展鄉村數字經濟新業態,建設智慧農業生産經營管理數字化體系及示範應用。圍繞芳香、大足黑山羊、蠶桑等農業主導産業,建成高升鎮數字鄉村管理服務平台,建成全區首個黑山羊智慧養殖雲應用系統,建成大足智慧蠶桑指揮中心。同時,搭建新型智慧農業基礎鏈公共服務平台,利用區塊鏈技術,圍繞農業種植養殖、農産品加工生産管理、農業金融服務三大核心,提供數據可信存證、安全共享能力,為産品溯源、生産監督、金融服務等提供基礎能力支撐,以及農産品電商、土地管理服務等數字化服務體系及應用。

  目前,大足區芳香産業已建成萬畝芳香産業基地,形成核心配方20余個,2000畝鄉村旅游核心區已見雛形。今年智慧蠶桑産業將直接帶動9個村20多個隊超過1000戶農戶共同發展。

  鄉村數字治理成效明顯

  大足區深入推進基層網絡社會治理,打造科學性、系統級、創新性的鄉村數字治理新模式。在治安防控方面,採用“三屏聯運,推動三級聯防;兩端互通,掃除監控盲點”的模式,運用平安監控聯動平台,設置鎮級監控指揮大屏,村級監控分屏以及農戶小平台,推動鎮、村(社區)、家庭三級聯防聯控聯動。在特色産業基地、農村院壩、公共場所等重要區域安裝智能攝像機,以PC+電視+小翼管家APP為客戶端,整合各類視頻資源,最大限度地掃除監控“盲點”,保護村民人身財産安全。

  季家鎮以建設“智慧季家”為主題,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應用,打造平安季家智慧雲平台,截至目前,在重要路口、活動廣場、交通勸導站等設置“大喇叭+平安監控”13處,預計今年年底達到30余處。

  鄉村數字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在鄉村數字公共服務方面,重點構建醫療、養老、教育、法律、人才信息化等5大數字化公共服務體系。特別是建成“智慧養老地圖”,匯集全區21萬名戶籍老人基礎信息,為4600余名特殊困難老人建立完整服務檔案,同時整合管理173家各類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已在122個村建立起互助式養老模式,向全區老人提供養老顧問服務,基本實現了養老服務基礎數據、養老服務業務開展和服務質量監管的智能分析應用,全面提升了全區養老服務“智慧化、一體化、協同化、標準化、産業化”水平。

  預計到今年年底,大足區將建成産業數字化應用樣板,實現鄉村數字經濟快速發展。通過試點,在整體規劃設計、制度機制創新、技術融合應用、發展環境營造等方面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做法經驗,推動全區數字鄉村建設全面發展。

編輯: 曹妤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05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