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織牢預警監測網防止規模性返貧

  這幾天,因突發重病而成為脫貧監測對象的城口縣雙河鄉永紅村村民彭國太,眼瞅着低保、慈善救助等一系列政策落實,低落的心情有了些慰藉。

  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後,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至關重要。如何發現那些存在返貧風險的困難群眾?如何有針對性地落實幫扶舉措?一張精準高效的預警監測網絡,已在重慶基本構建完成——截至目前,我市共識別監測對象近7萬人,對他們的幫扶也正在跟進。

  精準畫像

  因病、因災、因殘等成為監測重點

  精準,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把鑰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樣需要精準到戶、精準到人。

  “應該看到,目前還有一些脫貧戶的發展基礎比較脆弱,一些邊緣戶還面臨致貧風險,一些農戶會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脫貧地區特別是原深度貧困縣摘帽時間較晚,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薄弱,容易發生返貧致貧現象。”市鄉村振興局有關負責人&&,對他們進行幫扶,既是扶上馬送一程,也是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的必要舉措。

  今年6月,依據國家有關政策,我市印發《重慶市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工作方案》,對精準畫像、補齊短板、消除風險等做出一系列安排。

  首先,以家庭為單位,主要監測建檔立卡已脫貧但不穩定戶(即脫貧不穩定戶),收入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邊緣戶(即邊緣易致貧戶)。

  其次,在具體標準上,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國家扶貧標準1.5倍(重慶市執行人均純收入6000元)左右的家庭,“兩不愁三保障”任意一項動態出現問題的家庭,以及因病、因殘、因災、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引發的剛性支出明顯超過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縮減的家庭,都將被納入監測範圍。

  精準識別

  到群眾家裏了解收支情況算細賬

  劃定了範圍,如何把這部分群眾找出來?基層幹部們的工作由此開始。

  “我今年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串門’。”雙河鄉鄉村振興辦負責人向兵介紹,“串門”主要是了解群眾收支情況,以及“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狀況,及時發現風險點,“看看他們的豬圈,再翻一下賬本,心裏就大致有數了。”

  這樣的辦法還挺管用。今年5月的一天,向兵和永紅村支書、主任文道勇來到了彭國太家裏,一進門就看見他病懨懨地躺在床上,其妻李龍兵守在床前,家裏氣氛有些壓抑。

  “唉,肝上長了個腫瘤,剛做完手術,昨天才回來。”彭國太有氣無力地説。

  了解基本情況後,向兵讓彭國太把病歷本和單據找出來,一頁一頁翻看:住院治療用了13萬多元,自付1萬多元,另外還有些檢查、陪護、用藥(不在報銷目錄內)費用,合計用了三四萬元。向兵皺起了眉頭:“你這屬於重大風險點啊。”

  經過仔細核算,彭國太一家七口,主要收入來源為兩口子務工,每年有五六萬元,算下來人均純收入超過6000元,但3個小孩上學的生活費固定開銷就有2000元,加上得了大病,後續收入不能維持,返貧存在高風險。彭國太一家因此被納入脫貧監測,由政協城口縣經濟委副主任、駐村工作隊副隊長王仕忠和村支書、主任文道勇擔任監測幫扶&&人,對其進行重點關注。

  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城口縣將監測對象進行網格化管理,確保發現問題在一線,並探索建立“八戶六策”防止返貧精細化幫扶體系,加強動態監測。其他區縣也各有探索,如南川區將監測對象劃分為三個風險等級,形成“對象發現、預警響應、精準幫扶、消除風險”管理閉環;豐都縣推行防止返貧五步工作法,從動態監測、預警核實、歸口處理、跟蹤核查、限時清零五步強化防止防貧監測和幫扶工作。

  截至目前,我市共識別監測對象2.27萬戶6.88萬人,其中脫貧不穩定戶9800戶3.15萬人,邊緣易致貧戶1.18萬戶3.37萬人,突發嚴重困難戶1100戶3600人。

  精準幫扶

  一戶一策有效防止返貧與新增貧困

  找到監測對象及分析其風險點,為精準施治奠定了基礎。

  “那我能得到哪些幫扶?”得知自己成為脫貧監測對象後,彭國太有些急切地問。

  “你這屬於突發重大變故,後續扶持會陸續跟進。”向兵回答他。

  這幾個月,彭國太得到了一系列幫扶:縣衛健委啟動特殊醫療救助,在他的自付費用中又報銷了7800多元;縣鄉兩級送來慈善救助金1.3萬元;鄉里為其辦理了一家七口的低保,每個月有4200多元。此外,村裏還給彭國太解決了一個護路員的公益性崗位,每年補貼5000元。一進一出,彭國太一家的開支少了,收入多了,返貧的風險自然就小了。

  像彭國太這樣的案例還有不少。南川區木涼鎮漢場壩村二社脫貧戶羅仕勇,一直因病缺少勞力,本就是低保兜底脫貧。今年,與他相依為命的母親病逝,兩個人的低保變成了一個人,加之他本人突發腦溢血,本就不寬裕的生活更加捉襟見肘。關鍵時刻,鄉里將其納入監測對象,並把他享受的低保“升級”為五保與殘疾補助,每月領到的兜底保障費用從400多元增加到千元出頭,為他解了燃眉之急。

  城口縣治平鄉新勝村村民徐少明原本穩定脫貧,但今年8月底的一場暴雨,讓其房屋成了D級危房。村支部副書記李秀娟在走訪中發現了他家的新情況,上報後為其爭取到臨時救助、購房補助等一系列政策合計10多萬元,基本能覆蓋其臨時租房和在鄉場上的買房費用,及時消除了風險點。

  “和精準扶貧一樣,預警監測也將實行動態調整,常抓不懈。”市鄉村振興局有關負責人稱,我市將探索建立和完善“點上重點監測、線上專題監測、片上四級監測、面上大數據監測”立體防貧返貧監測體系,一戶一策制定幫扶措施,切實鞏固脫貧成果。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056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