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村居住區將改造為人才公租房
2022-04-19 08:59:46 來源: 新京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4月17日,北京冬奧村賽後首次開放,建設者代表及家屬在冬奧村合影留念。 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陶冉

  建設者代表家屬體驗能“變形”的智能床。

  建設者代表及家屬在冬奧村體驗健身設施。

  近日,北京冬奧村舉辦了建設者家屬開放日活動,建設、設計、施工等單位的建設者代表及家屬走進冬奧村,感受“村民”生活,這是北京冬奧村在賽後首次開放。記者了解到,北京冬奧村居住區賽後將改造為人才公租房,運作區及廣場區計劃改造為服務周邊居民生活的專屬功能區,為京城再添文化體育旅遊網紅打卡地。

  北京冬季奧運村位于奧體中心南側,臨近鳥巢、冰絲帶等場館,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及冬殘奧會的非競賽類場所,也是提供服務保障時間最長的場館之一,其總建築面積約33萬平方米,包括居住區、運作區、廣場區三大功能區域。賽事期間,場館為運動員及隨隊官員提供住宿、餐飲、醫療、健身等服務。

  亮點 1

  賽後的居住區將改造為人才公租房

  4月17日,北京冬奧村在賽後首次開放,第一批參訪者是冬奧村的建設者代表及家屬,共計約160人。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參訪者來到了東區賽時的樣板樓。

  居住區是運動員及隨隊官員居住、吃飯、醫療、健身的場所。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參訪者發現,室內裝上了全套智慧係統,燈光、空氣、濕度、溫度均能實現個性化調節,一張“變形”的智能床引起大家的注意。此前,這張可用遙控器控制,具備零重力模式、看電視模式、閱讀模式等多個功能的床讓各國運動員讚不絕口。

  如今整潔舒適、設施完備的居住場所,在四年前只是一處“荒地”。據北京城建集團北京冬奧村人才公租房項目經理張學生回憶,2018年,施工方入駐冬奧村時,周圍還是一片荒涼景象。

  張學生告訴記者,如今冬奧村的住宅採用了目前國內應用很少的裝配式鋼結構建築體係,通過大開間的平面布局使室內空間靈活可拓展,滿足賽時與賽後建築功能轉換的需求,推進了裝配式鋼結構産業化的要求。大大減少從冬奧會到冬殘奧會、從賽時到賽後兩次功能轉化的拆改工作。

  此外,北京冬奧村居住區的設計靈感來自北京傳統四合院的院落形式。張學生説,正是通過這樣圍合與開放的空間組合,使北京冬奧村居住區形成了既共用又私密的空間造型。

  樓下的中心花園其設計靈感來自《冰嬉圖》,營造了踏雪尋梅的古典園林意境,也體現出千年古都既古老又現代的獨特魅力。“充分將奧運文化和北京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起來。”

  賽後的居住區將作為北京市圍繞“四個中心”戰略定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的公寓投入使用,面向符合首都戰略定位的人才配租。

  亮點 2

  運作區、廣場區將打造成專屬功能區

  北京冬奧村賽後首次開放日當天,北投集團冬奧村項目部項目經理屈晨表示,北京冬奧村在賽會期間為91個國家和地區代表團1800多名運動員及官員提供了24小時保障服務。

  運作區主要是所有代表團抵離的必經區域,也是冬奧村工作人員的辦公場所,所有運動員需要在此區域辦理安檢、注冊等工作。運作區裏最重要的設施是班車場站,賽時,居住在冬奧村的運動員往返賽場需要乘坐班車,班車場站主要保障運動員出行。另外,班車場站還會為核心區內的部分物流車輛提供服務。

  感受“村民”生活的參訪者,還可以在運作區和廣場區拍照打卡。張學生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這裏,參訪者可以在運作區打卡“休戰墻”,這是各國參賽運動員簽名留念的地方,是寶貴的冬奧遺産。

  廣場區也叫國際區,廣場區位于冬奧村內的下沉廣場。其面積約21700平方米,這裏是為入住“地球村”的人員提供通信、郵政、購物、美髮、書店等生活服務的社交場所。現在雖然商鋪已撤櫃,但仍然可見賽時的繁榮,全場景感受冬奧氛圍。

  隨著冬奧閉幕,北京冬奧村內設置的運作區、廣場區兩個功能區域將開啟轉換模式,其中運作區原為利用老舊廠房改造而成的冬奧和冬殘奧服務區,賽後將由專業的運營團隊圍繞體育休閒産業打造專屬功能區,廣場區的地下空間設有大量商業空間,也將在賽後啟動改造升級成為服務周邊居民生活的重要設施。

  當前,運作區、廣場區的改造已經開始啟動,預計今年9月底即將開業。(記者 張建林 張璐)

+1
【糾錯】 責任編輯: 韓磊
北京要聞
掐絲作畫 體驗國潮
掐絲作畫 體驗國潮
全市黑鸛數量已近百只
全市黑鸛數量已近百只
朝陽區隔離幼兒收到了暖心小禮物
朝陽區隔離幼兒收到了暖心小禮物
北京:特色農田春收忙
北京:特色農田春收忙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5431112857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