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研發機構在京落地 世界級成果在這裏密集誕生
2022-04-19 08:30:18 來源: 北京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北京量子資訊科學研究院超導量子計算實驗室內,研究員正在進行科研工作。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在2021年中關村論壇上,北京量子資訊科學研究院發布了一項重磅研究成果——長壽命超導量子比特晶片突破500微秒大關,標誌著我國在超導量子晶片研究領域走到了世界前列。今年,量子直接通信距離世界紀錄也在該院刷新。

  近年來,聚焦量子科技、腦科學、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尖端領域研究的多家新型研發機構在北京密集落地。新的管理機制和運作模式打破傳統約束,為科學家培植了科研沃土,短短數年間,在基礎前沿、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方面,一批世界級成果驚艷世界。

  打破“三堵墻”

  2017年底,任職于南京大學的副教授于海峰收到了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的邀請,詢問他是否願意加入一家籌備中的新型研發機構,主攻超導量子計算研究。

  “量子計算是一項顛覆性技術,一旦研制成功,很可能引發一場科技革命。”從事量子領域研究近二十年,于海峰很清楚這項技術在國家發展中所處的戰略性地位。

  當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等高校、科研機構都持續發力量子研究,北京在這一領域具備突出優勢,部分技術路線已在國際上取得領先。但由于科研力量分散,資源優勢並未有效轉化為競爭優勢。

  2017年12月24日,北京量子資訊科學研究院揭牌成立。作為北京首批成立的新型研發機構之一,量子院邁出了先行先試的第一步,目標便是打破橫亙在量子領域發展道路上的,存在于單位之間、學科之間、科研與産業之間的“三堵墻”。

  這是一步關鍵的“先手棋”。

  與薛其坤院士深入交流後,于海峰便著手籌建科研團隊。有別于傳統的科研事業單位,量子院不定機構規格、不核定人員編制,這意味著在人才引進、科研經費使用等方面擁有更大的自由度。

  這也正是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對新型研發機構的定位——運作體制“新”、財政支援政策“新”、績效評價機制“新”、智慧財産權激勵“新”、固定資産管理“新”。

  2018年底,量子院迎來了第一位全職科研人員。此後的短短3年裏,量子院陸續引進了200余位全職科研人員。“我們的研究員來自世界各地,短時間、高品質的人才引進,正是得益于新型研發機構‘五新’機制帶來的政策紅利。”量子院院長助理張碩説。

  敢立“軍令狀”

  量子領域賽道競爭激烈,科研工作分秒必爭。建院初期雖然人員、設備尚未到位,量子院依托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等共建單位,在“雙聘”科研人員的帶領下,科研工作依然迅速起步。

  新型研發機構承擔著解決“卡脖子”難題的重任。在科研經費管理上,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探索實行負面清單,在確定的重點方向、重點領域范圍內,各機構可自主確定研究課題、自主安排科研經費,為科研經費使用“松綁”。

  超導量子計算領域是量子院科研攻關的重中之重。作為團隊負責人,于海峰圍繞建造實用化量子電腦的總目標,把科研進度逐層分解為1年期、2年期、5年期多個階段,具體任務也不斷細化,甚至每個攻關小組都立下了“軍令狀”。

  “其實這個目標更像是一面旗幟,為大家指明前進方向。”于海峰説,負責人對團隊的人、財、物擁有充分的管理權,科研進度、技術路線也能自主選擇,在科研探索之路上把每一步都走踏實。

  敢立“軍令狀”的背後,是一支專業“管家”團隊提供的充足“後勤補給”。大到重要儀器設備的採購,小到一件耗材,量子院都安排專人根據市場情況和科研需求靈活調配,既實現了經費最優化利用,也讓科學家能夠心無旁騖做科研。

  張碩感慨道,量子院科研支援工作的開展,要以“天”為單位計算。量子院首席科學家袁之良從簽訂聘用合同到在崗投入科研,短短4個月的時間裏,所需科研設備論證、300平方米實驗室改造、科研團隊組建工作全部完成。在袁之良走下歸國的飛機時,一切輔助工作都已準備停當。

  探索“無人區”

  走進于海峰團隊的實驗室,一批“90後”科研人員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著。“別看他們年紀不大,但從讀研究生起,每個人在各自的領域都從事了多年的研究,對領域內關鍵的技術難點都有深刻的理解,每個人都能獨當一面。”于海峰説。量子院對團隊的青年人才有著充分的信任,不唯論文、不唯職稱、不唯學歷、不唯獎項,只要在細分領域是專家能手,都有機會成為團隊的一員。

  這正是量子院吸納人才的標準。常凱在德國馬普研究所結束博士後研究時不過32歲,沒有任何知名頭銜,但量子院發現了常凱的科研潛質,其所從事的量子材料基礎研究也契合院內發展需求。這份真誠的邀請打動了常凱,他謝絕了多個國內外著名研究院、企業,選擇加入量子院,去年已有研究成果在《自然》雜志上發表。

  一個個“從零開始”組建的團隊不斷探索科學“無人區”,取得的科研成果接連震驚世界。

  量子院副院長、清華大學教授龍桂魯團隊與陸建華團隊合作發布世界首臺量子直接通信樣機、實現百公里量子直接通信距離,量子院兼聘研究員、清華大學教授魯巍制成世界首臺工業級超短超強太瓦鐳射器及超強鐳射驅動桌面同步光源樣機,于海峰團隊攻關的單個超導量子比特退相幹時間突破500微秒大關……

  近年來,北京已建成北京量子資訊科學研究院、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發機構,人才及創新團隊匯聚,“悟道2.0”“長安鏈”等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密集産出。在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中,北京市“建立完善五新機制高標準建設新型研發機構”作為典型經驗,獲得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為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提供了“樣板”。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表示,下一步,在未來科技前沿領域將繼續布局建設一批新型研發機構,並開展已有新型研發機構評估、提升,推動新型研發機構成為全國重點實驗室,在部分前沿領域實現從“並跑”轉向“領跑”,不斷推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走向新高度。

  “科學探索是永無止境的。”于海峰説,每一項科研成果的突破也是新研究的起點,團隊已經做好了未來五年的科研路線圖、時間表,不斷攀向下一個更高的山峰。(記者 劉蘇雅)

  專家點評

  打造科技尖端引擎

  促進首都高品質發展

  科技強則國家強。以量子院為代表的北京新型研發機構,瞄準世界科技前沿,致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是以科技創新驅動首都高品質發展、助推科技強國建設的寶貴實踐。

  作為引領源頭創新、攻克行業關鍵核心技術的戰略科技力量,北京新型研發機構面向北京戰略需求,在十大高精尖産業和未來産業積極布局,成為北京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推動力。依托北京豐富的高校和科研機構資源,集聚頂尖科學家和創新團隊,深化國內外科學家之間的創新合作,有效促進了區域創新主體間的協同發展和創新資源的融通集聚,産出了一批重大原始創新成果。

  基于産業和應用目標導向開展源頭科技研發,對于産業關鍵技術攻關和提高産業體係的源頭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北京新型研發機構將産、學、研、用緊密結合,成果轉化、創業孵化、人才培育等多元業務融通,通過知識、資訊、人才的充分流動,促進産、學、研創新主體三螺旋和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産業發展功能三螺旋的優勢互補和協同創新。

  在運作體制、財政支援方式、績效評價機制、人才支援政策等方面,北京市持續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優化配套支援政策,推動形成科研高地、人才高地、機制高地。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北科學者”賈品榮)

+1
【糾錯】 責任編輯: 韓磊
北京要聞
掐絲作畫 體驗國潮
掐絲作畫 體驗國潮
全市黑鸛數量已近百只
全市黑鸛數量已近百只
朝陽區隔離幼兒收到了暖心小禮物
朝陽區隔離幼兒收到了暖心小禮物
北京:特色農田春收忙
北京:特色農田春收忙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5431112857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