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閱讀

帖文推薦

網搜聚合

更多關于的相關閱讀

服務聚合

登錄入口:
新華網首頁
 
  ·藥品品質綜合評價體係亟待健全 ·生態屏障地區需政策“養護” ·美麗風景如何實現“美麗擔當” ·應加快電子商務立法 ·觀察:“微博議政”成兩會獨特風景線 ·資源枯竭型城市如何有力“轉型” ·代表委員熱議反腐敗和廉政建設:編織制度的籠子,把好權力關 ·31名農民工代表傳遞2.6億兄弟姐妹心聲:進城不僅是換個地方,更是換個活法 ·博物館免費之後,路咋走? ·對話濰坊市長劉曙光:打造渤海南岸獨具魅力的生態新城
生態屏障地區需政策“養護”
2013年03月17日 08:12:51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 】【列印
【糾錯】

  “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加大自然生態係統和環境保護力度。作為生態屏障地區,在生態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目前急需政策予以更多的支援。”面對記者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問題,湖南懷化市市長李暉代表説。

  她以懷化市為例向記者介紹:懷化現有林業用地面積3038萬畝,其中有581萬畝國家重點公益林和173萬畝國防林,活立木蓄積量為669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68.7%,屬全國九大生態良好區之一。“但是,由于生態補償機制不健全,生態保護、生態建設面臨一定的困難。”

  李暉表示,困難主要表現在:一是補償范圍不寬;二是補償標準低,每畝只有10元,不足一根竹子的收益;三是補償資金來源少。她解釋説,生態補償融資渠道主要有財政轉移支付和專項資金兩種方式,其中財政轉移是最重要的資金來源。然而,按照現有體制機制,先發展地區和環境受益地區基本不用支付環境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態屏障地區的生態保護積極性。她還認為,補償資金使用分散也是主要困難之一。她説,林業、農業、水利、國土、環保等部門主導著生態保護政策的制定和執行,生態補償實際上成為“部門主導”的補償。這種以部門為主導的補償,責任主體不明確,在監督管理、資金投入、項目整治上難以形成合力,使生態補償效率低下。

  如何才能使生態屏障地區走出困境?李暉建議,加大對生態屏障地區財政轉移支付、項目布局等方面的支援,進一步擴大補償范圍,提高補償標準。同時,選擇一些生態重點地區開展試點工作,進行探索性嘗試,為全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提供方法和經驗。(本報記者 殷泓)

( 編輯: 馮文雅 )
   
01002044001000000000000001110812124467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