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西部(重慶)科學城:以高能級科創平臺為抓手 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西部科學城承載著成渝地區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夢想。”重慶高新區科技創新局局長鄧敏軍表示,作為重慶科技創新的主平臺,當前,西部(重慶)科學城正在以推動高能級科創平臺建設為主抓手,積極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助力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

  累計引育省部級以上創新平臺327個

  坐落于鳳棲湖畔的金鳳實驗室,是西部(重慶)科學城科技創新的頭號工程,被確定為重慶實驗室的“新樣板”、國家實驗室的“生力軍”,舉全市之力高標準、高起點打造。

  盡管正式揭牌運作還不到一年時間,但金鳳實驗室把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診斷作為核心任務,已在平臺建設、人才集聚、成果轉化、開放合作等諸多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在卞修武、段樹民、趙宇亮、董晨等院士領銜的20個科研團隊努力下,取得了多項重大研究成果,比如研發的“病理取材目標檢測係統”“綜合智慧醫療(病理)應用平臺”獲得2022昇騰AI創新大賽重慶賽區決賽金獎。

  日前,第十一屆棒棰島腫瘤前沿論壇在渝舉行,借助這一國內腫瘤基礎研究與轉化應用領域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學術論壇,更多院士專家走進金鳳實驗室參觀考察、深入了解,對于入駐實驗室表現出濃厚興趣。

  “金鳳實驗室是西部(重慶)科學城構建高端實驗室體係、提升科技創新能級的一個縮影。”鄧敏軍介紹,除此之外,科學城正加快建設工業軟件雲創實驗室、智能網聯汽車實驗室,並推動重慶醫科大學國際體外診斷研究院等8家單位成功獲批建設新型研發機構……目前,西部(重慶)科學城核心區累計引育省部級以上創新平臺327個。

  專班推進、滾動實施校地院地合作項目44個

  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是行動方案提出的重點任務之一。按照要求,西部(重慶)科學城將圍繞“科學之城、創新高地”總體目標,高水準建設“科學家的家、創業者的城”,推動大學城與科學城融合發展,推動“一核五區”一體化協同發展。

  “事實上,自西部(重慶)科學城啟動建設以來,我們一直在積極推動校地合作,把大學城智力優勢轉化為科學城高品質發展優勢。”鄧敏軍表示。

  一方面是強化在渝高校院所“基本盤”作用,另一方面是積極引入市外名校名院加入“朋友圈”。2020年以來,除了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陸軍軍醫大學等14所在渝高校,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雙一流”高校、“國字號”院所、“央字頭”企業也紛紛落地,推動引進培育和建設大科學裝置、大科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和研發機構,推動高校科技成果在科學城轉移轉化和産業化,打造校地協同創新創業生態圈。

  “通過專班推進、滾動實施,我們已累計實施校地院地合作項目44個,累計轉化科研成果221項,科研成果轉化收入約3.207億元。”鄧敏軍介紹,比如,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突破數值計算通用軟件等關鍵核心技術,上海交大重慶人工智慧研究院成功合成全新骨架實體新分子,重慶汽車軟件創新研究平臺汽車軟件基礎作業系統“礎光linux”已經開源發布。

  加快把“施工圖”變成“實景圖”

  “為貫徹落實加快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行動,我們將繼續全力以赴,加快把‘施工圖’變成‘實景圖’。”鄧敏軍表示,下一步,西部(重慶)科學城將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緊扣科學城和大學城融合發展、科技創新引領産業發展兩條主線,以持續打造高能級科創平臺為根本切入點,主動謀劃、積極作為,推動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邁上新臺階、實現新超越。

  在聚力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方面,科學城將提速建設超瞬態實驗裝置、超高流強穩態氘氚中子源科學裝置、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

  在全力構建高端實驗室體係方面,高水準建設金鳳實驗室,推進廣州實驗室、張江實驗室重慶基地落地,啟動建設工業軟件雲創實驗室、智能網聯汽車實驗室。

  在持續引進高能級創新平臺方面,推動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上海交大重慶人工智慧研究院等已投用平臺産出更多重大科研成果。瞄準“國字頭”“中字頭”優質科研單元、引進國家級創新團隊,力爭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出進度、出形象、出成效。

  本報記者 張亦築

編輯: 韓夢霖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948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