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江北石馬河街道小微細治有“奇招”

  “感謝街道和社區的協調,給我們修了這條便道,以後出門坐地鐵再也不用繞路了!”日前,石馬河街道通用社區收到一面錦旗。

  原來,通用社區到最近的軌道站點要走20多分鐘。很多人為了走捷徑,冒險翻越一個陡坡,既危險又不方便。居民們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但因為涉及綠化管理、規劃限制等問題,一時難以解決。石馬河街道接到訴求後,由街道辦一名領導牽頭負責部門協調,想盡辦法,最終建成了一條人行便道。

  “群眾的每一件事都是大事,社會治理一定要抓小抓微。”街道黨工委書記白偉正説,街道創新制定了“五單閉環問效”制度,以“群眾點單、高效辦單、全程督單、書記問單、群眾評單”制度剛性約束,解決群眾訴求,無論大小,一個不漏。

  遇到麻煩第一時間找社區

  石馬河街道是江北區人口最多的街道,下轄17個社區,常住人口近30萬人。這裡既是重慶老工業企業聚集區,也是近年來重點發展的人居新區。過去一段時間,石馬河街道是江北區治安最複雜、矛盾糾紛尤其是群體性矛盾糾紛最多的街道。為此,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成為石馬河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

  白偉正介紹,石馬河街道創新市域社會治理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小、微。他解釋説,治小,就是絕不允許有認為拖一拖、放一放無所謂的小事情發生;治微,就是絕不允許有認為幹不幹問題都不大的小問題發生。

  在通用社區一家公司上班的水電工鄧林,前不久遇到麻煩,第一時間就想到找社區。

  “公司安排我搞水電安裝服務,結果另一個人操作失誤,導致我左肩鎖骨骨折。”鄧林説,他找公司賠付相關醫療費用,卻一直談不攏。

  接到鄧林的求助後,通用社區馬上通過網格了解真實情況,並安排網格員與社區幹部一道主持調解。

  “我本來以為要搞很久才能解決,沒想到效率這麼高!”鄧林説,他沒有想到,當天就調解成功,還當即結清了2萬元醫療費,餘下1萬元公司承諾在一個月內結清。

  訴求不論大小均快速回應

  鄧林的麻煩,從“接單”到“辦單”,通用社區僅花費2天時間。

  “為群眾解決類似的小糾紛,街道要求全體黨員幹部必須按照‘五單閉環問效’制度,傾盡全力解決。”白偉正説,因為只有迅速解決群眾訴求,才能以微治理的量變,求大平安的質變。

  “這項制度的核心就是,要抓細抓微,群眾訴求不論大小,都要快速回應、一一答覆。”白偉正説,具體來講,街道通過網格、物業管理等線上線下多渠道蒐集群眾訴求,由黨政辦線上精準派單,接單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高效辦單,不能辦理的,專題匯報由上級部門解決。對重點“點單”或者久辦不結的,各級黨組織第一責任人(即書記)要親自問單,最後以群眾評單等方式跟蹤問效。

  2022年以來,石馬河街道通過“五單閉環問效”機制,化解各類糾紛2000余件,群眾滿意率達99%。

  “四個維度”持續着力

  “五單閉環問效”機制如今已成為石馬河街道解決群眾訴求的工作手段之一。那麼,支撐該機制有效運行的,又是什麼呢?

  白偉正説,近年來,石馬河街道持續推動以黨建為統領的基層治理體系建設的不斷完善,着重在小區、社區、街道、社會面四個維度上持續着力——

  在小區層面,激活全體黨員的活力,推動以老黨員為主題的“五老+N”進小區、進網格制度,讓老幹部、老代表、老戰士等“五老”加律師、志願者、各種專業調解能手成為小區治理的第一道力量,不斷提升居民自治水平;在社區層面,以解決小矛盾、打通小阻梗、疏解小情緒等“五小工程”為抓手,不斷改善民生福祉;在街道層面,以組織支撐、機制支撐等“五個支撐”為抓手,不斷夯實治理架構;在社會層面,大力推動“石馬和諧、人文潤治”系列德治品牌建設,成風化人,不斷增強居民自豪感、凝聚力。

  數據顯示,近年來,石馬河街道信訪、刑事發案、矛盾糾紛、安全事故指標均環比下降30%左右,在全區開展的調查中,石馬河街道的群眾滿意度指數從原來的靠後升至靠前。

  本報記者 黃喬 實習生 張穎

編輯: 劉文靜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0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