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新春走基層 | 河邊鎮的數字化探索

璧山區河邊鎮的森林防火檢查站(李野 攝)

  璧山西郊的河邊鎮,因場鎮市集曾建於璧南河邊而得名,與璧山城區車程不過10分鐘,也是與璧山城區直線距離最近的小鎮。如今,河邊鎮正逐漸變得遠近聞名,這得益於小鎮上正在進行的一系列數字化探索。

  大年初十,河邊鎮年味仍濃,寧靜而祥和。黃海波像往常一樣早起,開始新的一天巡山。河邊鎮,背靠雲霧山,萬畝山林穿鎮而過,由36名護林員常年守護着這裡的安全。

黃海波現在進入林區也會用手機記錄現場情況(李野 攝)

  “今年我們的護林員少了4個,但是森林裏多了很多24小時‘哨兵’。”

  51歲的黃海波在河邊鎮農業服務中心當了12年護林員,對蜿蜒的森林小道早已熟稔於心。他帶着今日重慶記者沿山路向上爬,很快到達一處制高點。

  “喏,就是它。”順着他指的方向,我們看到瞪着一對“大眼睛”的小機器人正360度緩慢旋轉着。

  “這就是我的‘哨兵機器人’,一有異常它就會第一時間向我報警。” 黃海波説。

黃海波手機裏的林火監控APP(李野 攝)

  為了證明這個“哨兵”盡職盡責,他點開手機APP裏的報警記錄向我們展示:

  1月30日,朝房嵐埡2號可見光;1月31日,涼風寺森林防火熱成像……

  “這玩意兒可比人靈敏多了。”黃海波説,哪怕是雨後形成的霧,“哨兵”都會通過手機發出警報。

  同行的通訊公司技術人員曹君勇給我們解釋,黃海波的“哨兵機器人”其實是熱成像雙光譜球機和中載雲台,平台會産生火情預警,支持聲音報警,值班人員能夠對系統接收到的實時火情進行分級研判處理。

  黃海波説,試用幾個月來,雖然報警大多是“虛驚一場”,不過防患於未然,“哨兵”越警惕越讓他安心。

黃海波口中的“哨兵機器人”(李野 攝)

  有一次,手機報警一處火情信息:村子裏有煙霧升起。黃海波點開高清照片後判斷,應該是炊煙。

  按照信息顯示的準確位置,他一邊電話&&所在地的村幹部,一邊讓最近的護林員趕到現場核實,最後確認果然是村民做飯升起的炊煙。整個處置過程不僅準確,而且時間短。

  不過在以前,處理方式則完全不同。

  “我們以前只能靠肉眼觀測遠方的煙霧,不能迅速確認精準位置,看著好像不遠,趕到事發地往往要一兩個小時。”黃海波説。

  如今,河邊鎮的智慧森防系統不僅覆蓋了森林防火重點區域,還在森林主要&&口、邊界交界&&口設置了自動語音播報。通過智慧森防系統,護林員每天還能第一時間獲取各時段森林主要&&口、邊界交界&&口的人員和車輛通過信息。

  “你看,今天朝房嵐埡1號的車流量已經超過百輛,明天這個卡口需要增派人手了。”黃海波説。

  這套剛剛投入使用的智慧森防系統,給河邊鎮有關工作帶來的智能和便捷是顯而易見的,這也讓河邊鎮對依託數字化、智慧化建設推進鄉村振興的發展路徑更有信心。

  “河邊鎮雖小,但我們在積極探索數字化、智慧化建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河邊鎮鎮長何琪説,智慧森防系統建設只是一個良好的開始。她堅信,依託數字化、智慧化建設,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未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的小城鎮能級會大幅躍升。

步入河邊鎮政府大廳,“數字化鄉鎮”聯防聯控平台映入眼簾(李野 攝)

  事實上,河邊鎮的數字化、智慧化探索不僅僅是智慧森防系統。

  以前由於城鎮排水設施不完善,河邊鎮會出現雨污混流、汛期積水內澇等問題,對老百姓的工作生活頗有影響。何琪介紹,河邊鎮從去年就開始着手智慧排水管網的規劃設計工作,希望通過數字化的改造,實現排水的精細化和可視化管理。

  “智慧排水管網建成之後,哪有堵點,哪流量大,一目了然,方便快速解決管網問題,應對汛期內澇。”何琪説,去年鎮上進行第三期管網改造,借助這個機會,智慧管網的建設也在同步進行。預計今年2月底完成整體設計,3月份一期工程就能投入使用。

  據悉,河邊鎮也是重慶率先開展智慧排水管網建設的鄉鎮之一。目前同步籌備的,還有河邊鎮的智慧文明積分系統,這套系統可以實現鄉村治理更加自動化、數據化、智能化和可視化。

  “對於我們一個小鎮來説,這些數字化探索只是起步,起步也是最難的。”何琪坦言,從0到1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有很多困難要克服。不過,她和小鎮上的居民都相信,種子會發芽,能長成大樹,樹還會成林,最終繪就成更數字化更智能化的新城鎮美景。

  今日重慶記者 張軍興 談書 李野

編輯: 邵以南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31129336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