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市標準化條例》3月1日施行 看看都有哪些內容

  《重慶市標準化條例》3月1日施行。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華僑 攝

  《重慶市標準化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于3月1日起施行。23日,重慶市市場監管局對《條例》進行了詳細解讀。

  據介紹,這是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自2018年施行以來,西部地區出臺的首個省級標準化條例,于去年11月頒布,標誌著全市標準化工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條例》共6章44條,其中,建立激勵制度,將技術創新性突出、技術經濟指標先進,經濟社會效益或者生態環境效益顯著,推動行業科技進步、改善民生等方面有重大貢獻的標準作為科技成果,納入本市科學技術獎勵的評獎范圍;鼓勵將標準制定成果作為個人申報專業技術資格的業績納入職稱評聘指標或者條件。

  同時,《條例》細化地方標準的制定范圍、標準制定程式,滿足本市自然條件、風俗習慣等特殊技術要求,均可在農業、工業、服務業以及社會事業等領域制定地方標準。

  《條例》中提出,制定標準、地方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不得規定應當由法律法規和行政規范性文件規定的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內容。據悉,該條款是重慶特有的,同時兼顧了標準的先進性和合法性。

  此外,《條例》還建立了標準實施推進機制,地方標準復審周期不超過五年。細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社會承諾和自我聲明公開制度。

  未來,將進一步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化手段優化標準化工作辦事流程,提供便利的標準文獻資訊查詢和資訊咨詢等公共服務。

  重慶市市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林表示,標準作為國家品質基礎設施之一,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

  當前,重慶在標準化工作上還存在難點和短板。具體而言,全民標準化意識不強,從事標準化工作的專業人員不足,企業對標準化投入的資金不夠。同時,標準化專門培訓機構較少。此外,國際標準化意識不足,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還不夠多。

  李林説,標準化已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標準化與技術創新、産業發展結合愈發緊密。通過制定《條例》,營造標準化工作良好環境,給予企業更多的標準化政策支援,推動制造業、服務業等優勢領域將先進技術、創新專利轉化為標準,促進産品和服務品質提升,引領科技産業同步發展,將為推動重慶制造走出去提供“通行證”,從而搶佔標準“話語權”。

  據介紹,目前,重慶正在研究制定團體標準獎勵標準制度,同時,關于大數據、重慶火鍋、重慶小面、家政服務等團體標準,也在陸續出爐。截至目前,重慶已有300多項團體標準。(記者 李華僑 實習生 廣婭)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41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