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規上工業總産值實現2.6萬億元

  2月21日,記者從市經信委獲悉,去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實現2.6萬億元,增加值同比增長10.7%,創近6年新高,其中近兩年平均增長8.2%,列全國第7位,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有規模、有速度、有質量、可持續,是去年全市工業經濟主要發展態勢。”市經信委負責人&&,去年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呈現出産業結構不斷優化、創新能力持續增強、數智引領態勢彰顯、綠色水平穩步提高、協同開放縱深推進、服務水平全面提升等6類特點。

  其中,産業結構方面,通過主抓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支柱産業提質、産業基礎再造和産業鏈供應鏈提升,全市戰新産業兩年增加值平均增速高於全市平均5.1個百分點;兩大支柱産業中,汽車産業中高端新車型持續熱銷,電子信息産業加快補鏈成群;“芯屏器核網”全産業鏈逐步完善,特別是實施重點産業鏈“鏈長制”,70家領軍企業産值增長貢獻率達到45.5%。

  創新能力方面,實現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零突破”,形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0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014家,市級工業和信息化重點實驗室77家,全市有研發機構和研發活動的規模工業企業佔比分別達30%、45%;入選全國首批“工業設計特色類示範城市”,累計建成10個國家級和101個市級工業設計中心;中國軟體特色名城創建進入試點。

  數智引領方面,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頂級節點(重慶)接入7個省市、20個二級節點,累計標識解析量超30億,接入企業節點1900余個;建成7萬餘個5G基站;累計建成105個智能工廠、574個數字化車間,推動10.1萬戶企業“上雲用數賦智”;“兩化融合”綜合發展指數為60.7,列全國第7位。

  綠色工藝方面,全年完成節能、節水、清潔化改造、資源綜合利用等項目41個,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7%;新建市級綠色工廠56家、綠色園區5個,累計分別達171家、15個;形成國家級綠色工廠17家、綠色園區2個、綠色設計産品7種、綠色供應鏈3條,累計分別達52家、5個、48種、5條。

  協同開放方面,成渝“氫走廊”開通,量子通信網絡“成渝幹線”建成開通;川渝首批20個産業合作示範園區揭牌共建;工業實際利用外資52.6億美元,佔全市總比重近半。

  服務提升方面,重慶商業價值信用貸款獲國務院通報表揚,企業融資年利率最低至3.65%;實施“一鏈一策、一企一策”,累計幫助企業減負超600億元,清償賬款1.05億元。(記者 夏元)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404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