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全國人大代表劉家奇:鄉村既要“産業興”也要“文明興”

  近年來,全國人大代表劉家奇圍繞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先後向全國兩會提交了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加大農村普法宣傳教育力度、大力推進“農旅文”融合發展特色産業等20多條建議。在他看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産業興旺是重點,鄉風文明是基礎,“要抓好鄉村振興,既要産業興,也要文明興!”

  劉家奇擔任涪陵區南沱鎮睦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多年,帶領村民探索“村兩委+合作社+果協+公司+基地+果農”發展之路,去年村民每人平均收入達2.1萬元。睦和村“土裏栽樹子、四季賣果子、家裏開館子、就地進廠子、外出掙票子、青山變金子”的“六子致富經”越傳越響亮。

  雖然産業結構調整帶來較好收益,但臟亂差的人居環境制約了進一步發展。劉家奇説,村裏生活垃圾以及農用薄膜、農藥瓶、肥料袋等垃圾逐年遞增,有的被雨水衝刷不僅直接流入長江,還會造成農業面源污染。“要是破壞了青山綠水,大家的好日子也過不長久。”

  劉家奇為此向全國兩會提交建議,呼吁大力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將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程列入“村規民約”范圍,引導百姓共同參與、共同遵守。

  這些建議得到國家相關部門高度重視,並及時回復辦理,對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發揮了積極作用。以睦和村為例,如今村級公路邊定點擺放標準垃圾桶,農家房前院後幹幹凈凈,柴草雜物堆碼整齊,區域公廁實施了全面改造。村旁的江面碧波蕩漾,看不到漂浮的垃圾。

  一直扎根基層,劉家奇發現,農村在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逐漸向好,但群眾尊法、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識相對淡漠,導致虐待老人、家庭暴力、食品安全、金融詐騙、破壞生態等違法犯罪行為時有發生。

  他深入調查後,向全國兩會提交了關于加大鄉村普法宣傳教育力度的建議,呼吁積極引導老百姓參與普法知識學習。行政執法部門要深入農村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採取以案釋法、以案説法、現身説法等通俗易懂的形式,提升老百姓的法治意識。要加強對農村黨員幹部隊伍的普法教育和培訓,當好群眾法治宣傳員、矛盾糾紛調解員,弘揚法治精神,切實增強村民法律素質和法治觀念。

  如今,劉家奇走上南沱鎮黨委委員的新崗位,他的目光仍聚焦在農村一線,“今年我還將繼續圍繞鄉村振興主題提出建議,為打造宜居宜業宜樂宜旅的美麗鄉村典范奉獻力量。”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410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