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新型城鎮化規劃主要目標
到2025年
新型城鎮化水平邁上新&階,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發展帶動力明顯增強,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大都市初步建成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3%以上
主城都市區常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達68%左右
新市民保障性租賃住房覆蓋率達到15%
中心城區軌道交通佔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到50%以上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2.6%
政務服務事項“全網通辦率”達到95%
到2035年
新型城鎮化基本實現,重慶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影響力和區域帶動力顯著增強,建成實力雄厚、特色鮮明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重慶都市圈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80%左右
城鎮人口達到2800萬人左右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總體完成
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
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全面建立
“一區兩群”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格局成熟定型
資料來源:重慶市政府網
2月14日,記者從重慶市政府網站獲悉,《重慶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已發布,提出到2025年重慶新型城鎮化水平邁上新&階,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3%;到2035年,新型城鎮化基本實現,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80%左右,城鎮人口達到2800萬人左右。
根據《規劃》,到2025年,重慶新型城鎮化水平邁上新&階,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發展帶動力明顯增強,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大都市初步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取得重大進展。
屆時,重慶將在5個方面發生變化:
城鎮化布局和形態將更加優化。主城都市區發展能級顯著提升,區域帶動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重慶都市圈同城化取得突破,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綠色化特色化發展態勢更加明顯。區縣城集聚産業和人口的能力顯著提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優勢互補、分工合理、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初步形成。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顯著提升。城鎮落戶限制全面放開,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取得實質性進展。教育、醫療、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日益完善,實現城鎮常住人口全覆蓋。農業轉移人口職業技能顯著增強,就業更加充分穩定。
城市生態宜居水平大幅提高。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網絡日趨完善,智能化、人性化、便捷化水平大幅提高,環境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2.6%,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宜居、韌性、創新、智慧、綠色、人文等新型城市特徵逐步顯現。
城市治理能力明顯增強。現代化城市治理體系基本建立,“多規合一”的規劃協同機制進一步健全,城鎮開發邊界全面劃定,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全面施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普遍形成,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城鄉融合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基本建立,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的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鄉公共資源配置更加均衡,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成果豐碩,基本建成全國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
到2035年,全市新型城鎮化基本實現,重慶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影響力和區域帶動力顯著增強,建成實力雄厚、特色鮮明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重慶都市圈。
為保障目標實現,《規劃》提出了高水平構建城鎮化空間格局、高質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高品質建設現代大都市、高效能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高標準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高要求完善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等六項重點任務。
其中,在高水平構建城鎮化空間格局方面,《規劃》明確,重慶將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深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加快建立中心城區帶動都市圈、都市圈引領城市群、城市群支撐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動力機制,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聯動、特色化發展。
在高質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方面,《規劃》明確,重慶將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放開城鎮落戶限制,逐步消化城市存量農業轉移人口。完善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實現人口自由流動和遷徙。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農村權益,依法保障進城落戶農民的農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不得以退出上述權益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前置條件,引導其依法自願有償轉讓退出上述權益。(記者 申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