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詩迷“喊話”:詩詞不“小眾”,讀詩“養心靈”
2017-02-27 21:24:25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上海2月27日新媒體專電(記者郭敬丹)當《中國詩詞大會》節目收官,當“武亦姝們”離開熒屏回歸學校或工作,當注意力被新的“熱點”吸引——你的生活裏,還有傳統“詩詞”嗎?

  對“詩迷”來説,答案是肯定的。有“詩迷”説,每個人心中都有詩,只是沒有被“啟發”出來。生活不是瑣碎的“一地雞毛”,有些詩情、詩心,更能體會人生的美好。那對普通人而言,生活裏還有傳統“詩詞”嗎?

  上海市民李楊是一名“碼農”,但這位“理工男”的詩心一直都在。“我從小受父親影響喜歡讀古詩詞。小時候只是覺得朗朗上口念著好玩兒。”李楊發現,隨著年齡增長,人生經歷不斷豐富,詩句對他來説也不再只是韻律上的美,還有“與現實生活的呼應”。

  “看上去我的職業好像離詩很遠,但其實詩是心靈上的一種豐盈,它並不是文藝青年的專屬。”李楊説。

  的確,浩如煙海的中國“古詩詞庫”像一個能“照進現實”的精神家園,往往帶給人心靈上的力量。在《中國詩詞大會》參賽選手、來自河北邢臺的白茹雲坎坷的一生中,詩詞裏有她體會到的“人生的喜怒哀樂”——“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白茹雲在臺上的豁達、淡定,與穿越千百年的詩詞一樣打動人心。

  尋找與詩的共鳴,也有了越來越多的“同行者”。

  “詩歌,或安頓我們心靈,或陪伴孩子成長。來吧,我們一起念詩……”這是“寶寶念詩”微信公眾號的自白。

  創辦3年多以來,不斷增長的粉絲、一篇篇閱讀量“10萬+”的文章讓該公眾號創辦者、上海江東書院創始人韓可勝意識到,詩詞並不小眾,許多人都認可中國古詩詞的文化價值,也能從中産生共鳴。

  “有很多人覺得背詩好像是離自己很遙遠的事,其實不然。大家腦海裏都有古詩詞的,只是沒有被‘啟發’出來。”韓可勝舉例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這些詩,誰不會背呢?讀詩不是一件‘專業人士’才能做的事。”韓可勝説,念詩,重要的是“帶入感”,在現實生活的情景裏回憶古詩詞,就能發現古人和自己、歷史和今天的“遙相呼應”,也就更能體會到人生的厚度和美好,調動“生命記憶”。

  網友“珊”説:“詩詞大概就是平淡生活中的那一抹亮色。”韓可勝也認為,“詩詞本身不是熱點,熱度過去了,詩詞更回歸本質,更應該沉淀進國人的日常生活中。”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相關新聞
  • 從“古詩詞熱”看文化自信與文化傳承
    2017年春節到元宵節,以古詩詞為主題的電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意外”走紅。
    2017-02-11 23:32:46
  • 詩詞大會評委蒙曼解讀:武亦姝為何這麼火
    2017年春節,一檔叫做《中國詩詞大會》的節目火了,從節目中脫穎而出的十六歲少女武亦姝也火了。《中國詩詞大會》評委、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蒙曼老師在接受新華訪談採訪時表示,人們並非是重新愛上了詩詞,而是中國人從來就詩心不死。
    2017-02-10 19:34:49
  • 《中國詩詞大會》激活國人詩心
    顏芳一直保持著等待高考成績的狀態。《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央視一套和十套的黃金時間播出,作為節目總導演的她高度緊張。
    2017-02-10 08:00:39
新聞評論
    孤島·夫妻·三十年
    孤島·夫妻·三十年
    “燒火龍”迎“二月二”
    “燒火龍”迎“二月二”
    貴州梵凈山現霧凇美景 宛如仙境
    貴州梵凈山現霧凇美景 宛如仙境
    曼聯奪得聯賽杯冠軍
    曼聯奪得聯賽杯冠軍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271120539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