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隨筆:我們該恐懼人工智慧嗎
2017-07-27 14:25:49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洛杉磯7月26日電  隨筆:我們該恐懼人工智慧嗎

  新華社記者郭爽

  有人説,人工智慧(AI)如同高速疾馳的列車,當人們還在遠眺其真實模樣,它卻以讓人來不及感嘆的速度呼嘯而過。對于人工智慧,該“及時剎車”,還是“加速前進”,長期爭論不休的兩種對立觀點,如今碰撞得越發激烈。

  人工智慧與人類的“對抗”尚無跡可尋,人類自身卻已就此展開激辯。臉書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與科技“狂人”、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近日就這一問題發表了不同觀點。

  馬斯克認為,人工智慧將威脅人類,或引發恐慌,呼吁政府盡快考慮針對這一技術的相關立法與管控;而扎克伯格則認為,人工智慧將會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安全和美好,那些“反對(人工智慧)並鼓吹(因人工智慧而引發)世界末日論調”的人“非常不負責任”。

  業界巨頭截然相反的觀點,不僅再次引發科技界爭論,也影響著普通公眾的認知。有人憂心忡忡地在社交平臺發問:關于人工智慧,我們需要恐懼嗎?

  實際上,科技大佬們在這一問題上的觀點長期以來就分為兩派。悲觀派認為,人工智慧對人類産生的潛在危險遠超想像,不僅將來會取代人類超過半數的工作,甚至可能超越人類智力。悲觀派的典型代表包括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等。

  盡管悲觀,馬斯克等人仍呼吁政府機構加強對人工智慧的了解。馬斯克等人在2015年12月啟動非營利性人工智慧平臺OpenAI,旨在開放人工智慧技術,開發和實踐安全的通用人工智慧,以應對人工智慧的潛在威脅。

  與之相對,對人工智慧持樂觀態度的科技前鋒同樣為數眾多,甚至可能更多。其代表人物就是未來學家、美國奇點大學校長雷·庫茲韋爾,他一直醉心於讓機器人擁有自主意識的前沿研究,相信人類會利用好科技這把“雙刃劍”。

  樂觀派中還包括谷歌公司聯合創始人拉裏·佩奇、領導谷歌旗下“深度思維”公司研發“阿爾法圍棋”的英國人工智慧專家德米什·哈薩比斯等。

  不管人們持何種觀點,被稱為新一輪産業革命推動力的人工智慧技術,正全方位、加速改變著人類生活。人們都必須做好準備,認真評估人工智慧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德州撲克人工智慧係統開發者、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圖奧馬斯·桑德霍爾姆今年4月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人工智慧技術的風險被誇大了,而大眾傳媒對這項技術的好處卻闡述得還不夠。

  可以肯定的是,未來人類都必將融入新一輪的技術發展浪潮。“回顧人類歷史,無論古希臘、古中國、古印度……如果審視人類命運,就會發現每一個人類文明都始終在探索和創新。人類永遠不會停止探索和創新,這已融入我們人類的血液,”著名人工智慧專家、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負責人李飛飛今年早些時候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我相信,技術終將為人類服務。”

  如何使用技術,是人類作為一個整體的責任。李飛飛對新華社記者強調,“工具和技術可以讓人類受益,也可以造成極為惡劣的後果。我們是一個整體,不僅僅是研發者和探索者,所有人都應承擔相應的責任。關于人工智慧未來的討論,我呼吁科技界領袖、研究院校師生、立法者、政策制定者……我呼吁所有人都加入進來”。

  千萬別將人類與機器的關係定義為“競爭”,美國著名科技觀察家、《連線》雜志創始人凱文·凱利指出,因為那樣的話,我們必敗無疑。人類與機器,注定相伴同行。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瓊
相關新聞
  • 扎克伯格與馬斯克就人工智慧未來網上打嘴仗
    近日,臉書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與美國科技“狂人”埃隆·馬斯克就在網上打起了嘴仗,讓這一問題再度引發關注。
    2017-07-26 19:00:18
  • 人工智慧時代,我們的孩子該如何面對未來?
    今年5月AlphaGo以3:0戰勝了世界圍棋第一人柯潔,昔日自信張揚的圍棋少年也潸然淚下,他稱AlphaGo為圍棋上帝,完全看不到取勝的機會。賈軍: 那我的期許就是,人工智慧時代,我們的孩子需要為未知而學習,我們需要培養孩子們科學思維,美學思維,創造性思維和永不衰竭的好奇心。
    2017-07-26 16:47:02
  • “當AI來敲門……”大智能時代來臨的三大暢想
    數據顯示,全球科技巨頭AI投資已經達300億美元,人工智慧一詞的媒體關注度2016年比2015年增長632%,2017年上半年在此基礎上再增長45%,重視人工智慧已成為全球共識。
    2017-07-02 18:04:31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南昌軍事裝備展示中心即將向公眾開放
    南昌軍事裝備展示中心即將向公眾開放
    黃河壺口瀑布迎來伏汛
    黃河壺口瀑布迎來伏汛
    龍灘水電站開閘泄洪
    龍灘水電站開閘泄洪
    “科學”號探秘南海
    “科學”號探秘南海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17112138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