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情牽百姓惠民生--《國務院關于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幹意見》實施五周年回眸
2017-07-03 16:54:08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南昌7月3日電 題:情牽百姓惠民生——《國務院關于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幹意見》實施五周年回眸

  新華社記者賴星

  2012年6月28日,《國務院關于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幹意見》出臺。五年後,新華社記者再次走進贛南,看到了持續改善的民生、加速發展的經濟,還感受到了贛南人民同心同向奔小康的力量。

  情牽百姓惠民生

  “過去住的土坯房漏風又進雨,現在終于住上了樓房。年紀越來越大,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住在兩層獨棟新房內,瑞金市黃沙村村民華割禾感慨萬千。2013年,華割禾拿出多年積蓄,在政府的扶持和社會捐助下,他和同村的103戶農戶一起建起了新居。

  貧困面廣,基礎條件差,是贛南小康路上最大的“攔路虎”。

  2012年,贛州市仍有60余萬戶300多萬農民居住在土坯房中,約佔全市農戶數的40%。與此同時,還有相當數量的群眾喝不上幹凈水,用不上電。

  民生優先,還歷史欠賬,是贛南發展振興的一道“必答題”。

  《若幹意見》出臺實施之初,贛南以解決突出的民生問題為振興發展首要任務,讓群眾從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變化中,深切體會國家方略的“真金白銀”。

  五年來,贛州把國家扶持資源用在刀刃上,將財政支出的近六成、新增財力的近八成用于改善民生,加速解決長期困擾贛南人民的住房難、喝水難、用電難、行路難等方面問題:

  ——近300萬農民告別危舊土坯房,貧困人口減少了151.74萬,貧困發生率下降了21個百分點;

  ——解決近300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山區群眾告別不通電或長期“低壓電”的歷史;

  ——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8729元,是五年前的1.9倍……

  老百姓的生産生活狀況,是最直觀的“時代視窗”。“我們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對脫貧攻堅、共奔小康充滿信心。”黃沙村黨支部書記黃日生説。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群眾將這些變化寫成了山歌:

  “哎呀嘞……原來格老屋爛渣渣,雨天一屋水花花,看看現在的新屋家,心中歡喜像開花,《若幹意見》似春風,同志哥!幸福的種子在發芽。”

  銳意進取促發展

  在贛州新能源汽車科技城項目現場,一輛輛運送土石方的工程車開足馬力來回穿梭,整個工地一片繁忙,縱橫交錯的路網已初現雛形。

  “一年前,這裏還是雜草叢生。”贛州新能源汽車科技城管理處黨委書記張雪剛説,今年第一季度,已有包括山東凱馬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國機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個項目在此簽約落戶。

  長期以來,工業發展相對滯後,成為制約贛南加快發展的一大短板。

  “5年前,贛州工業底子差、基礎薄,經濟總量只佔全省的十分之一,每人平均工業增加值更是排在全省靠後。”贛州市工信委主任肖志東介紹,贛州資源型産業佔全市工業總量近一半,存在産品層次低、高端應用少等問題。

  為此,贛州抓住《若幹意見》出臺實施的重大機遇,將國家扶持振興發展的利好政策轉化為加快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

  創建先行先試示范點,贏得發展主動權。6月1日,作為全國縣級城市第一個國家一類開放內陸口岸,位于南康區的贛州港不僅迎來了從俄羅斯返程的中歐班列,還首次開行了中亞班列,開辟了贛南老區“買全球木材、賣全球家具”的無阻礙通道。

  五年來,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教育綜合改革發展試驗區、集體林權綜合改革試驗示范區等80項省級以上試點取得良好的示范成果。

  打造戰略性發展平臺,提升集聚輻射力。贛州綜合保稅區、贛州進境木材國檢監管區等8個國家層面批復的重大平臺獲批讓贛州成為全國擁有國家級平臺最多的設區市之一,振興承載力大幅提升。

  加快政策落地轉化,釋放投資吸引力。先後有38個部委出臺了43個振興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的具體政策文件。其中,贛州執行西部大開發稅收政策被看做是最大的政策紅利之一,這一政策在2016年就為企業減負80.73億元。

  “當初返鄉創業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但了解到贛州執行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後,董事會逐步把公司總部遷到贛州並準備上市。”科迪科技(贛州)電子有限公司負責人唐文森介紹,公司總部遷入贛州後,生産規模翻了兩番,2016年銷售收入達到了2.1億元。

  五年砥礪奮進,贛州市自身的“造血”功能不斷增強。數字顯示,2011年至2016年,贛州市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0.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實現增加值和主營業務收入五年接近翻番……

  同心同向奔小康

  在贛南,一首“蘇區幹部好作風,自帶幹糧去辦公;日穿草鞋幹革命,夜打燈籠訪貧農”的客家山歌傳唱至今。

  龍南縣水保局副局長賴觀路,是贛南十萬扶貧幹部中的一員。

  他深得龍南縣武當鎮老百姓的信任,説話有人聽。他能讓釘子戶帶頭拆閒置危險的空心房,能讓刑滿釋放人員主動到府談心……使一個貧窮落後的鎮成為全縣的先進鎮。

  一次走訪時,賴觀路聽聞村民葉國文一家人借住在山上養殖場裏,屋子破墻爛瓦。葉國文做工時把腳摔斷,老板卻溜了。

  “安心養傷,我來幫你。”賴觀路幫著葉國文打起了官司。他跑了40多次法院,幫助葉國文要回了10多萬元賠償款。

  葉國文流著淚説:“你真是共産黨的好幹部啊!”

  2014年1月,為了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39個部委與贛南18個縣市對口幫扶。目前,已有近百名幹部前來挂職。

  “踏進門檻,走進心坎;舍棄面子,做實裏子。”這是馮宗偉的扶貧感悟。

  身為由中國日報社選派的幹部,他沒有選擇去會昌縣城挂領導職務,而是在大西壩村當起了“第一書記”。

  為了疾病纏身的村民,他四處跑腿,尋醫問藥;面對項目推進的重重困難,他精力透支,生病住院……

  “一次相見,一生相戀;夢裏千百度,盡在大西壩。”挂職之期行將結束,馮宗偉寫下了心中的不舍。

  蘇區時期,贛南有33.1萬人參加紅軍,60多萬人支前參戰,33.8萬人為革命犧牲,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達到10.82萬人。

  贛南人懂得,今天生活之所以美好,是過往和當下無數的人在為他們負重前行。在各級幹部帶領下,贛南人民繼承弘揚革命傳統,拿出了向貧困宣戰、共赴小康的氣概和行動。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12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