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成果有時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因此對科研經費投入除了需要科學管理外,不能對科研成果的轉化操之過急。
據悉,6月29日全球頂級學術期刊《Cell》在線發布了以四川農業大學為通訊單位、陳學偉為通訊作者、李偉滔為第一作者的論文。次日,川農大官網刊出《學校獎助陳學偉研究團隊1350萬》的消息,迅速在網絡上演化為“一篇《Cell》論文值不值1350萬”的討論。
7月3日,論文作者之一、川農大水稻研究所所長李平回應:1350萬中只有50萬元是獎金,50萬元是一次性資助的科研經費,1250萬元是分5年資助的科研經費。
如此看來,這1350萬真不算多。
從重要性來看,研究團隊研究的是水稻的天然變異位點——編碼C2H2類轉錄因子的基因Bsr-d1的啟動子,其可以有效提高對稻瘟病的抗病免疫能力,為防治稻瘟病提供新的路徑。如果深入研究,未來既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又不會對産量性狀和稻米品質産生明顯影響,因而應用價值巨大。
其次,從該校科研經費投入來看,這1350萬也並不算多。根據教育部科學技術司發布的《2016年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彙編》,川農大在全國僅排126位,為2.13億元。按李平的解釋,1250萬元是5年的科研經費,平均每年250萬元。如果川農大未來每年獲得的政府科研資金不變,還是2.13億元,則這一項目僅佔1.17%。
中國的科研經費持續增長的背景下,一個研究團隊的重要項目一年獲得上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資金也是常事。國家統計局《2015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透露,2015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14169.9億元,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人均經費支出為37.7萬元。川農大水稻所項目團隊人數不清,僅按10人計,人均研究經費也不過25萬元,這比全國平均水平還低,與清華大學2016年人均科研經費922448元更是有很大差距。
中國的科研經費投入最受質疑的是,科研成果轉化率不高。一個廣泛引用的數字是,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但發達國家在40%以上。科研經費的投入使用和成果産出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極少的科研投入能産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絕大部分達不到,有的甚至得到的唯一結果是失敗經驗。對此,其實不用太着急,因為中國的科研經費是在近幾年才逐步水漲船高。獲得成果有時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因此對科研經費投入除了需要科學管理外,不能對科研成果的轉化操之過急。(張田勘)
-
以身體觀察“真氣”,有多少科研價值
以神經元的功能來解釋真氣,似乎有意在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之間搭起一道橋梁,但是有些問題還是難以參透,讓人有玄虛之感。2017-06-12 08:35:55
-
[及時點]讓甘心坐科研“冷板凳”的人也有“熱待遇”
有多少人甘願坐這冷板凳?然而,很多人要享受“歲月靜好”,又怎能離開這些負重前行的人?2017-05-15 15:23:46
-
科研經費松綁 激發創新活力
科研經費只有真正投入到科研項目研發以及對科研人員的應有激勵上,才能促進科研成果的産出和整體科研水平的提高。2017-03-29 07:59:58
-
看完這篇報告,就知道往後30年該不該囤房了
2017-07-04 18:20:19
-
不要把國內深夜擼串的安全感帶到美國
2017-07-04 15:31:20
-
樓繼偉清華演講:1993年的改革是一個奇蹟
2017-07-04 15:31:20
-
你怎麼看?中小學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
2017-07-04 13:50:38
-
人社部:事業單位人員違紀將影響養老金
2017-07-04 13:5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