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促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快速成長 重慶啟動實施“雙倍增”行動計劃

  我市將分兩個階段實施《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萬家、科技型企業超過6.7萬家;第二階段到2027年,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在2022年基礎上實現“雙倍增”,分別超過1.28萬家、8.6萬家

  本報訊 (記者 張亦築)3月31日,《重慶市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2023—2027年)》(下稱《行動計劃》)解讀新聞發布會舉行。

  重慶日報記者從會上獲悉,我市將分兩個階段實施《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萬家、科技型企業超過6.7萬家;第二階段到2027年,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在2022年基礎上實現“雙倍增”,分別超過1.28萬家、8.6萬家。

  與先進省市相比,我市仍然差距較大

  “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着力壯大優質市場主體,以科技創新賦能産業發展,對引領支撐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市科技局局長明炬介紹,近年來,我市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發展勢頭良好,2022年高新技術企業達6348家,較2017年增長3.1倍,複合增長率25.8%;科技型企業達42989家,較2017年增長5.3倍,複合增長率44.9%。

  不過,與先進省市相比,我市仍然差距較大:一是數量不多,北京、浙江、陜西等省市高新技術企業分別是重慶的4.4倍、4.7倍、1.9倍;二是增長放緩,全市科技型企業增速從2021年的40.1%下降至2022年的16.4%;三是質量不高,全市科創板上市企業僅1家,遠低於北京(65家)、浙江(45家)、陜西(1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僅255家,為北京的2/5、浙江的1/4、廣東的1/3。因此,迫切需要實施《行動計劃》,促進我市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快速成長。

  實施科技企業提升“十百千”工程

  3月30日,市政府辦公廳已正式印發《行動計劃》。據介紹,《行動計劃》借鑒北京、浙江、陜西等省市做法,結合重慶實際,提出了四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首先是明確發展路徑。在“孵、育、引、壯”四字上下功夫,構建科技企業“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梯次型、全周期引育體系。

  其次是突出企業主體。重在“建平台、強研發、促協同”,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

  三是打造科創載體。發揮西部(重慶)科學城、兩江協同創新區等科創核心承載區引領作用,突出經開區、工業園區等各類園區的主戰場地位,激發高校院所創新創業帶動效應,強化各類孵化載體服務功能,多措並舉、綜合集聚,主動擔當、力爭上游,推動科技企業集群發展。

  最後是強化服務支撐。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提升科技服務能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強化知識産權保護,構建全社會創新創業生態,加快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蓬勃發展。

  引導全市75所高校不斷提高創新創業效能

  “高校是實施《行動計劃》中一支十分活躍、極具創新力的力量。”市教委一級巡視員鄧睿介紹,我市現有高校75所,現有各類在校生130萬餘人、科技活動人員近3萬人,擁有國家級科研平台43個、省部級科研平台500余個,是全市科技創新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助推《行動計劃》的實施,市教委將聯合市人力社保局、市科技局等市級部門協同引導高校不斷提高創新創業效能。

  比如,結合重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調整學科專業布局,為企業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和高端研發人才,探索和建立市與區縣聯合資助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機制,吸引更多優秀大學生在渝落戶。

  加強高校科研平台建設,匯聚高端科研人才。

  加強校企合作,促進産學研用聯動。

  推進大學科技園建設,搭建各類創新創業平台和載體,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依託重慶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與企業科技創新需求精準對接。

  打造科技型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生成生態體系

  “專精特新”企業是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是科技創新、強鏈補鏈的“排頭兵”。

  “我們將全面推動人才鏈、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政策鏈耦合互動,打造科技型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生成生態體系。”市經濟信息委副主任王春水錶示。

  具體而言,主要從四個方面發力。一是高水平建設重慶高新技術産業研究院,健全科技型企業育苗機制,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為企業的全流程通道,讓更多的科技成果由種子變成苗子,完成“1”到“N”的裂變,實現科技型企業的培育。二是利用工業園區、樓宇産業園和小企業創業基地等載體,打造基礎設施完善、配套服務齊備、生産生活生態有機融合的中小企業生態家園,為科技型企業提供低租金的良好發展空間。三是發揮“專精特新”基金領投作用,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向科技型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大力推進銀政企信息互聯互通,形成一批服務於“專精特新”企業各個發展階段的融資方案,滿足企業資金需求。四是匹配精準優質服務,依託全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整合建立集創新、數字化、財務、融資、專利、上市等專業服務機構的中小企業服務資源池,為科技型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全成長周期提供精準服務。

 

編輯: 朱俊潔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85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