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

南岸區南山街道,游客正在品嘗美食。(本報資料圖片)首席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九龍坡區石坪橋小花市集,眾多市民在游玩。(本報資料圖片)見習記者 尹詩語 攝/視覺重慶

  核心提示

  按照發展藍圖,抓好“十項行動”。《重慶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年)》提出的“十項行動”中,第五項是打造國際消費目的地行動。

  行動要求,到2027年,以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引領,深入實施“巴渝新消費”八大行動,推動打造國際消費巴渝新地標、巴渝新品牌、巴渝新場景,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65萬億元,基本建成富有巴蜀特色、彰顯中國風範、引領國際時尚的國際消費目的地。

  這一目標和相關任務將如何細化落實、分步完成?如何促進消費提質擴容?3月31日,記者採訪了市文化旅游委、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

  市文化旅游委

  縱深推進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

  近日,在“中華詩城”奉節,川渝兩地文旅行政部門領導第六次正式會面,召開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專項工作組聯席會第六次會議。

  “會上,我們不僅簽署了一攬子合作協議,還清單化推進9類28項重點任務,致力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成為具有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韻的世界級休閒旅游勝地,助推國際消費目的地建設。”市文化旅游委相關負責人稱。

  以“1+10+N”思路建設走廊

  “打造國際消費目的地,有助於增強重慶在全球消費市場的集聚帶動能力、資源配置能力、創新引領能力、品質支撐能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中文旅是重要抓手之一。”該負責人稱。

  近年來,川渝兩地不斷探索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簽訂了一系列戰略合作協議,成立若干合作聯盟,推動重點任務、重點項目數百個,聯合舉辦多場展覽展示活動,在做大區域旅游市場、做強區域旅游品牌、提升區域旅游品質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格局日漸成型。

  不過,當前,文旅經濟已從數量上的高速增長,向質量上的結構化增長轉變。在全國4.38萬億元的文化新業態中,川渝地區約為2000億元,佔比不到5%,落後於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因此,巴蜀文旅走廊要成為中國文旅産業重要增長極,還需再發力、深發力。

  為此,今年我市將以“1+10+N”的工作思路,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向縱深推進。

  所謂“1+10+N”,即“1”是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工程作為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的總抓手總牽引,“10”是實施十項行動計劃,“N”是逐項細化任務清單。

  其中,十項行動計劃包括,實施培育世界級休閒旅游勝地行動計劃,進一步做靚都市旅游名片,加快都市旅游設施建設,建設旅游休閒街區;加強高品質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建設;推進交通旅游融合發展,推進綠色旅游、溫泉旅游、體育旅游等發展,提升實景演藝項目品質等。

  實施文旅賦能鄉村振興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大鄉村文化保護傳承與利用力度,深入開展文化服務進鄉村,提升鄉鎮(街道)、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效能;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打造一批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建設一批鄉村休閒旅游景點,推出一批鄉村旅游線路,開展一批鄉村旅游宣傳推介活動等。

  此外,還有實施智慧文旅建設行動計劃、實施文化藝術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實施公共服務提質增效行動計劃、實施文化遺産保護利用行動計劃、實施文旅産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等。

  清單化推進9類28項重點任務

  今年,文旅市場快速復蘇,景區人流如織、商圈人氣爆棚,文化旅游行業迎來振奮的一年。

  “我們進一步突出聯合共建、産業協同、一體發展,更加聚焦重大項目、重大平台和關鍵功能區建設,重點抓好9類28項任務。”該負責人&&。

  9類任務分別是:

  制定貫徹落實《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規劃》實施方案,實施清單化管理和項目化推進。

  爭創國家文化和旅游創新改革試驗區。制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文化和旅游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方案》,探索文旅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模式等。

  推進巴蜀文化保護傳承。編制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建設規劃,建設川渝石窟保護研究聯合實驗室及科技創新基地,創建中國南方地區石質文物保護重點科研基地,協同推進“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川渝地區巴蜀文明進程研究,聯合開展宋元山城遺址考古調查等。

  此外,還有提升文旅公共服務水平、推進川渝文化藝術交流發展、優化巴蜀文旅産品結構、搭建産業協同發展平台、打造巴蜀鄉村旅游名片、開展巴蜀文旅品牌營銷推廣等。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清單的文化旅游領域項目共有21個,包括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川渝段)、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川渝段)、石刻文創園區、巴蜀非遺文化産業園、川渝石窟寺保護傳承與科技創新等項目,涉及總投資1000多億元,今年計劃完成投資114億元。這批具有標誌性、引領性的重大項目建設,將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提供強大“硬支撐”。

  創新發展消費新場景

  打造國際消費目的地,需要營造高品質國際消費空間、創新發展消費新場景等。

  市文化旅游委相關負責人&&,我市將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規劃》等為引領,營造高品質消費空間、豐富消費多元業態、優化消費市場環境。

  結合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加快建設立足西部、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具有國際時尚魅力和巴蜀文化特色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推進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範城市建設。

  實施特色商業街區品質提升行動,推進街區向場景化、智能化、特色化升級;依託山水人文資源、特色美食等建設特色消費集聚區,打造一批人文氣息濃厚的特色名街名鎮。

  推進傳統消費提檔升級和新型消費發展壯大,推動購物、旅游、餐飲等傳統消費創新植入巴蜀特色文化元素,升級打造巴蜀休閒、時尚購物、美食體驗等世界級消費産品體系;推動傳統文化和全新科技元素融入創意設計産業,支持舉辦有國際影響力的時裝周、電影節、藝術節等文化展演活動。

  融合藝術、創意、文博等元素,開發一批彰顯巴蜀生活美學的沉浸式、互動式、參與式、體驗式消費模式和業態,打造多元沉浸消費新場景;加快培育定制消費、智慧消費、數字消費、無接觸式消費等新型消費,推動文化和旅游消費場景有機融入城市建設、産業發展和市民生活;豐富夜市、夜展、夜秀、夜游等夜間産品供給,優化夜間餐飲、購物、演藝、娛樂等服務,構建多樣化夜間消費場景。

  此外,我市還將實施消費促進計劃,探索實行景區門票淡季減免或免費開放、演出票打折等政策,舉辦文化和旅游消費季、消費月等活動,推出更多惠民措施;探索推行巴蜀地區居民服務“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觀光、文化體驗等方面實現“同城待遇”。

  支持巴蜀地區增設旅游購物(離境退稅)商店和外幣兌換點;優化境外刷卡消費和雲支付環境,為離境提貨提供便利;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費場所、場景支付便利度;提升數字化預約能力,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費便捷程度。

  建立巴蜀地區文化和旅游市場聯合監管執法制度,推動實現文化和旅游市場監管信息互通,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維護旅游市場秩序;建立跨省市文化和旅游市場舉報投訴聯合處理機制,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共同維護兩地良好市場秩序。(韓毅)

  市商務委

  建設“五大名城”增添國際消費目的地吸引力

  3月28日,位於渝中區化龍橋陸海國際中心的老佛爺重慶百貨店,正在緊鑼密鼓地裝修,為6月正式開業做準備。去年6月,法國老佛爺百貨宣布西南地區首店落戶重慶。

  忙着裝修的還有重慶萬象城二期,它也將在6月開業。

  3月26日,位於觀音橋商圈的重慶中環萬象城也正式開工。

  三個地方看似沒有&&,但它們卻有一個共同特點——世界知名消費品牌集聚地,這也是打造國際消費目的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十項行動”之一,打造國際消費目的地對於促進消費提質擴容,穩步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具有重大意義。今年,市商務委將以國際消費目的地培育建設為引領,推進國際購物、美食、會展、旅游、文化“五大名城”建設,打造多點支撐的消費增長格局,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五大名城”如何建設?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進行了解讀。

  全力建設購物名城

  解放碑步行街的重百大樓裏,市民絡繹不絕,自助樣品派發機、無人售貨機、虛擬試粧鏡、智能導購屏等一系列智能服務終端設備吸引不少人爭相體驗。去年底,解放碑-朝天門商圈入選首批全國示範智慧商圈。

  近年來,我市對標國際一流、發揮比較優勢、立足重慶特色,精雕特色載體賦能消費。解放碑步行街被評為“全國示範步行街”,重慶連續兩年位列“中國十大夜經濟影響力城市”榜首,重慶躋身2022福布斯中國城市消費活力榜前三名。今年1—9月,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3.7%。

  我市正全力推進購物名城建設。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今年,我市將全力建設中央商務區、寸灘國際新城,加快建設解放碑-朝天門、觀音橋世界知名商圈,提檔升級磁器口、十八梯等特色商業街區,進一步完善解放碑-朝天門商圈建設。引進國際知名特色展、專業展,加快建設世界知名品牌集聚地,發展首店經濟。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計引進國際知名品牌700余個,引進各級各類首店超300個。

  同時,打造“重慶味、國際范”夜間經濟示範創建集聚區,開展消費品牌活動,深化“愛尚重慶”系列消費促進活動。

  此外,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印發《建設富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實施方案》,推進産業配套協同、消費服務共享,成立成渝雙城消費服務聯盟,加快形成成渝城市消費發展合力。

  美食名城多點開花

  我們常吃的鐵山坪花椒雞、三溪口豆腐魚、渝北水煮魚、重慶鴛鴦火鍋等美食,去年被評為首批145道重慶地方特色菜。

  必吃榜反映了一座城市餐飲消費水平和趨勢。巫山紙包魚(解放碑店)、山城飯局·市井江湖菜、梯坎面(人民路店)、瓜西西火鍋(洪崖洞店)等重慶69家餐飲企業入選大眾點評必吃榜。

  美食名城建設正多點開花。去年,我市培育打造首批國際美食集聚區3家、中央廚房2家、市級美食街區2家,支持梁平、雲陽分別加快建設“中國西部預製菜之都”“中國鮮面之都”。

  該負責人&&,今年,我市還將推動餐飲企業加快“走出去”:鄉村基通過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訊,朱光玉火鍋登陸上海,珮姐火鍋進軍北京,楊記味功夫、鴨血面分別在國內新開門店78家、37家。

  旅游名城提檔升級

  會展是衡量城市活力的重要標誌之一。據了解,目前,我市已建成重慶國際博覽中心、重慶國際會展中心、大足五金國際會展中心等10個大型會展場館,展場總面積60萬平方米。去年,重慶國際汽車展、重慶國際博覽中心等多個會展通過國際展覽協會認證。

  今年,我市將籌辦中國國際智能産業博覽會、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等重點國際展會,積極培育市長顧問團年會、陸海新通道國際合作論壇、中新金融峰會、“一帶一路”陸海聯動發展論壇等,提升會展能級。

  在旅游名城提檔升級方面,我市已相繼建成重慶自然博物館、重慶國際馬戲城、華僑城歡樂谷等一批重大文旅項目。據悉,今年,我市將加快推進長嘉匯大景區、長江文化藝術灣區等文旅項目建設,以及“大三峽”國際旅游目的地、“大武陵”國際旅游目的地。

  在文化名城建設方面,我市去年舉辦了第十四屆中國西部動漫文化節,主辦瀾湄世界遺産城市對話活動,《軌道上的都市區》視頻亮相紐約時代廣場,海外播出量近5億次,《開往春天的列車》成為2022年重慶爆款短視頻,《雲海列車》全網傳播量超10億次。今年,我市將新建工業文化創意街區7個,開建大足石刻博物館當代藝術館,打造黔江濯水古鎮等6個文化生態保護示範點,持續打造網紅新地標,讓富有巴渝特色的文化形象經久不衰。(鄭三波)

編輯: 邵以南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3112948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