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 2022年技術合同成交額超620億元

  ■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關鍵要解決好“評什麼”“誰來評”“怎麼評”“怎麼用”的問題

  ■近年來,重慶持續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加快推動科技成果産生轉化應用,為全市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項科技成果的價值有多大,不僅關係到成果本身的創新水準如何,更關係到成果能否成功轉化應用,對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實際貢獻。

  近年來,科技成果評價一直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熱話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強調,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關鍵要解決好“評什麼”“誰來評”“怎麼評”“怎麼用”的問題。

  近年來,重慶堅持科技創新品質、績效、貢獻的核心導向,統籌發揮市場和政府作用,採取分類、多維度、多層次的評價方式,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持續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加快推動科技成果産生轉化應用,為全市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1月6日,來自市科技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市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超620億元,連續兩年實現翻番。

  評什麼

  全面準確評價科技成果的“五元價值”,防止“一把尺子量天下”

  “評什麼”是科技成果評價的首要問題。

  “科技成果評價,源自過去的科技成果鑒定,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環節。”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説,過去,科技成果鑒定是由政府科技主管部門對科技成果進行鑒定,更側重于科學、技術價值,但這種做法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

  2021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提出科技成果的科學、技術、經濟、社會、文化“五元價值”,深刻揭示了科技成果的多重價值屬性,體現了科技成果評價的立體維度。

  其中,科學價值重點評價在新發現、新原理、新方法方面的獨創性貢獻;技術價值重點評價重大技術發明,突出在解決産業關鍵共性技術問題、企業重大技術創新難題,特別是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方面的成效;經濟價值重點評價推廣前景、預期效益等對經濟和産業發展的影響;社會價值重點評價在解決人民健康、國防與公共安全、生態環境等重大瓶頸問題方面的成效;文化價值重點評價在倡導科學家精神、營造創新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的影響和貢獻。

  “在科學把握科技成果評價的對象和內容的基礎上,我們探索界定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産業化三類成果邊界。”該負責人表示,堅持正確評價科技成果的“五元價值”,就是要推動科技成果在多維價值坐標中找到準確位置,而不是簡單套用一種評價標準,防止“一把尺子量天下”。

  對此,新修訂的《重慶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提出,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實行科技成果分類評價。“也就是説,根據科技成果不同特點和評價目的,採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這樣才能全面準確評價科技成果的‘五元價值’。”他解釋道。

  誰來評

  政府不再唱“獨角戲”,充分發揮各類主體作用構建多元評價體係

  根據《意見》,在科技成果評價中,政府不能再像過去一樣唱“獨角戲”,而是要充分發揮各類主體作用,大力發展科技成果市場化評價。

  對此,我市積極發揮市場配置科技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引導作用,加快構建了政府、社會組織、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投融資機構等共同參與的多元評價體係。

  “我們按照國家科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的要求,轉變工作思路,高標準建設現代化高水準技術交易市場,大力推進科技成果市場化評價,加快培育發展第三方評價機構,組織有關單位起草科技成果評價標準,為科技成果評價提供市場化、社會化、專業化服務。”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稱。

  比如,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不僅通過科技創新綜合服務平臺——易智網,對匯聚的科技成果進行標準化、規范化評價,還組織行業技術專家、産業領域專家、投融資專家等,從技術成熟度、産業發展可行性、成果市場前景等維度進行多層次差別化評價,線上服務平臺和線下專業服務團隊互融共通,持續提升科技成果第三方評價服務能力。

  怎麼評

  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開展多種評價方式方法的創新

  “科技成果具有復雜性、專業性、階段性,以及影響的時滯性和難以預測等特點,決定了科技成果評價仍然是世界性難題。”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坦言。

  近年來,我市按照科學規律開展了多種評價方式方法的創新,堅決破除科技成果評價中的“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問題,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在理論方法研究和實踐摸索中不斷完善科技成果“怎麼評”的問題。

  重慶理工大學探索按研究類型實施科技成果分類評價。其中,對于基礎研究成果,主要評價代表論著的創新水準和科學價值,注重基礎研究的內容及其對應用研究的實際貢獻,鼓勵長周期開展基礎理論研究活動;對于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成果,主要評價解決産業、行業、企業發展實踐中關鍵技術問題的實際貢獻,及其所帶來的新技術、新産品、新工藝實現産業化應用的實際效果,最大程度弱化論文的權重。

  重慶重大智慧財産權運營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出中國專利價值實時評估係統,依托專利大數據、證券交易大數據資源,從市場價值、技術價值、法律價值等多維度對專利成果進行市場化評價。

  怎麼用

  科技成果評價成為科技資源配置、科技獎勵、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指揮棒”

  科技成果評價是一根“指揮棒”,可以作為科技資源配置、科技獎勵、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重要參考。

  “要讓科技成果評價成為有效‘指揮棒’,關鍵就在于如何使用評價結果。”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2022年8月,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改革完善市級財政科研經費管理若幹措施的通知》,明確提出要實施科研項目分類績效評價,強化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科研項目調整、後續支援的重要依據。

  2020年修訂出臺的《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及實施細則,把科技成果的品質、水準和對經濟社會重點領域發展的實際貢獻作為科技獎勵的核心要素,發揮科技獎勵激勵和引導創新的作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服務地方重點領域發展。

  易智網通過對匯聚的科技成果進行全面評價,再配合成果智配、優質科技成果進區縣等線下活動,2020年以來,已累計推介、路演、對接優質科技成果2360余項,其轉机化落地超過100項。

編輯: 陳雨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64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