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一個人的外賣騎手站

何松乘一個人在驛站裏

空曠的公路上,何松乘騎車為居民送單。

何松乘躺在車裏休息

何松乘刷手機接單

  11月12日早上8點,和往常一樣,34歲的外賣小哥何松乘來到他所在的騎手驛站,在工作群裏開始新一天的考勤點名。他突然發現,原本有58名騎手的重慶重報大竹林騎手驛站,當天只剩下他一個人到站上崗了。

  這幾天,在重慶中心城區的道路上,外賣騎手如往常一樣忙碌。他們像這座城市的“紅細胞”,傳遞着溫暖,不停地為市民運送着外賣訂單,何松乘也不例外。1個人、2天、80公里、92單——何松乘這粒小小的“紅細胞”,跑出了這樣一張“成績單”。

  58人隊伍 只有他一人可到崗

  11月12日早上8點,何松乘和往常一樣,從北碚區蔡家的家中驅車到達渝北區龍凼路的大竹林騎手驛站。平時這個時候,站上騎手都已陸續到站,有説有笑,但今天的騎手驛站格外安靜,只有他一個人。就在一天前的11月11日,除10名騎手不能出勤外,還剩47個騎手到崗跑單,難道今天都來不了?

  很快,他通過工作群點名才確認——除了自己外,剩下那57名騎手都不能來了。何松乘在工作群一邊和大家聊天,一邊給自己理思路。這一次,整個騎手驛站上竟然只剩他一個人,靠自己要撐起站點的運作:好處是“賺翻”——方圓15.7平方公里內的配送任務,一個人可以獨享,收入翻番都不止;壞處是“爆單”——大量訂單被系統派來,一個人跑不贏,可能有大量超時單和差評,外賣&&考核嚴格,做不好就白辛苦,倒貼油錢不説,還影響整個站點的信用。騎手都知道,負面評價多了,今後怎麼接單?

  理了理思路,9點過,何松乘登錄賬號,接單開幹。

  這一忙就到15點。在肖家溝南路送完一單後,何松乘來到一家顧客點單的店,花17元,點一份豬腳飯,大快朵頤起來,但手機發出的訂單提示音不時傳來,像在催促他快吃、快吃!

  平時午高峰後是站上騎手們一天中最放鬆的時間,大家會聚在一起,悠閒地聊天,分享哪個商家生意好,哪個跑了多少單,但12日開始,何松乘成為了一名“孤勇者”。

  20點左右,第一天的訂單跑完,吃了一碗小面當晚飯,“孤勇者”何松乘,一點也不想動了,回到站上的他只想趕緊休息。在哪睡呢?站裏的短沙發不能睡。晚上冷了又咋辦?想想還是回車上睡。把駕駛座的位置搖後,裹起家裏帶來的空調被,稍微伸展下就是現成的“床”。初冬的山城,夜晚有了寒意,藏在空調被下的何松乘,耍耍游戲,看看視頻,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夢鄉。

  13日早上9點過,何松乘又開始忙碌的一天,總結昨日的經驗,想著晚上可以回家休整,今後有更多的騎手出勤,心情稍微寬鬆一些。

  “爆單”了 顧客着急自己委屈

  11月12日到13日,何松乘完成了近100單,這還是在“爆單”和很多訂單被迫取消的情況下。“爆單”是什麼概念?系統自動實時派給一個騎手最多12單,這兩天,何松乘時常手握12個訂單,任務量達到極限,這種現象,業內稱之為騎手“爆單”。

  “爆單”會讓騎手壓力很大,日常情況下,一名騎手的取餐順序,配送路線是順的,先取哪單,先送哪單,頭腦都是很清晰的。但在挂12單的“爆單”情況下,統籌規劃變成一件“燒腦”活,簡稱“既要又要還要”:既要完成系統派的顧客訂單,又要提前規劃取餐、送餐路線,還要不超時……

  往常大家點外賣多是熟食,但最近居民的單子多是大米、飲料、蔬菜等生活物資,最重的一單20多斤,還好都是送到小區門口,能節約一些時間。如果看錯一個訂單,騎錯一條路線,拿錯一件物資,送錯一個小區……都會讓顧客久久拿不到貨,催促、抱怨的電話勢必接連而來……也就是説,整個取單送貨過程,容不下一絲差錯。

  康莊美地、凡爾賽、星都匯、山水城……何松乘已記不清,這兩天跑得最多的是哪個小區。他只記得取消單量不少,這在平時發生的幾率非常低。

  12日中午,何松乘的手機響起急促的鈴聲。原來是一位顧客急了,打來電話追問:“接了單,怎麼還不取貨。”“您好,訂單暫時取不到貨。”“取不了貨,怎麼還要去接單?你讓我們等這麼久,不打電話就一直等下去嗎?”“您好,派單是系統自動派給騎手,我還沒來得及報備,非常抱歉……”

  這兩天,何松乘一邊取貨送貨,一邊禮貌解釋和應答各種催促。有些理解的顧客取消訂單,有些不理解的顧客,何松乘建議他們給&&客服打電話解決問題。

  何松乘也明白,受點委屈很正常,“哎!確實跑不了,沒得辦法。”打開騎手系統界面,他亮出這兩天的成績:12日,完成即時單53單,其中超時1單,取消單量42單,送貨距離44.9公里。13日,完成即時單38單,其中超時3單,預約單1單,取消單量28單,送貨距離34.4公里,單均配送時長約20分鐘。

  堅守本職 為防疫貢獻一份力量

  何松乘是長壽人,在中心城區生活了20多年。如今,一家人分隔四地。自己住在蔡家,老婆在外地打工。6歲的孩子與外婆住在南岸區茶園。父親住在九龍坡區的姐姐家。其實,作為騎手的何松乘已有豐富抗疫經驗和思想準備,既然在外面跑單,在各個小區之間穿梭,風險避免不了。

  12日下午,他接到了父親的電話。這幾天,何爸爸和姐姐一家都待在家裏。在電話裏,何爸爸詢問了兒子這幾天的情況,並叮囑他:“口罩不要取,飲食要衞生。在車上睡覺不要涼到了。騎行路上注意安全。”

  大竹林騎手驛站夏站長説:“何松乘是熟手了,做事實誠幹練,又是副站長、管理者,待人處事都平易近人,在58名騎手中能起表率作用。這兩天超時的數據這麼多,取消單量也多,他一個人確實送不贏。我們還提前給商家知會,騎手不足,配送區域有瓶頸,商家要實時控制接單量。”

  這兩天時間,何松乘賺了四五百塊。和平時相比,並沒有很大區別,但他説,疫情期間舍小家、顧大家,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服務好周邊的居民,就是在為防疫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版文/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馮盛雍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13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