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下莊夜話鄉村振興

  11月3日,面貌煥然一新的下莊村全景。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

  11月2日晚,巫山縣委黨校下莊校區,龐茂琨(前排左三)一行聽當地幹部介紹鄉村振興的進展成效。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

  11月3日,毛相林(右)和龐茂琨在一起交流。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

  竹賢鄉下莊村,游客在下莊人事跡陳列室內參觀。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

  竹賢八一愛民小學下莊教學點,校園環境良好(攝於9月9日)。記者 鄭宇 攝/視覺重慶

  著名畫家、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龐茂琨最近去了一趟下莊村——“時代楷模”毛相林擔任黨支部書記的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完成了他與毛相林的約定——到這裡來看看。

  龐茂琨是11月2日下午趕到下莊的。一到下莊,他就馬不停蹄地走進下莊人事跡陳列室、下莊院子、下莊黨校教室,甚至下到河邊去看規劃中連接五里坡世界自然遺産地的旅游環線公路……

  不知不覺,一輪明月從山尖升起,萬縷銀輝灑滿田舍。在下莊院子,一群人“圍爐夜話”,話題是黨的二十大精神、鄉村振興、中國式現代化與農村發展……熱烈、激動、興奮。

  他們中,有龐茂琨,有不忘初心的原巫山縣縣長、原市文聯黨組書記王超,有巫山縣委、政府、人大、政協的相關負責人,還有竹賢鄉幹部、下莊村“兩委”幹部和村民代表。

  “偏遠山村居然也有我的粉絲”

  “我是第一次來下莊,但這裡的山水田園、果林苗圃、民居農舍等,在設計圖上我已評審過多次。今天實地走訪,我既感熟悉又感親切……記得去年,毛相林支書來川美做的講座讓我很感動。下午在陳列室看的下莊影像記錄,又讓我眼眶潮濕!”

  説話人正是龐茂琨,一位心繫鄉土數十載的藝術家,被譽為“用西方古典技法描摹中國鄉土人物的大成者”。

  “我們住在‘井底’,但不做‘井底之蛙’。一年多來,下莊就像開了‘美顏’,確實大變模樣……這要感謝大家的支持!”竹賢鄉黨委書記吳文銳樂呵呵地接過話茬。

  他説,去年初,一支由川美設計學院、建築與環境藝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等6個院係組成的跨專業設計團隊進駐下莊,通過走家串戶、踏勘古道、測繪民居……最終提出“差序設計”策略,以下莊獨特稟賦資源為依託,設計出下莊“自內而外、聯結上下”鄉村振興的藍圖。

  “根據這些設計,我們建成了巫山縣委黨校下莊校區、下莊人事跡陳列室、鄉情館、村史館,並把村裏的道路、房屋、園林等進行了美化升級,舊貌換新顏,氛圍一下子就不一樣了。”吳文銳説。

  “難怪,我下午在參觀時,一位年輕女孩拉着我拍照,説是我的粉絲。這要是在藝術院校,我不覺得奇怪,但在這個距中心城區數百公里之遙的偏遠山村,居然也有我的粉絲,我很意外!”龐茂琨風趣地説。

  “哈哈哈!莫意外,在下莊,您的粉絲只會越來越多!”身為“80後”的竹賢鄉黨委組織委員兼下莊村黨支部副書記匡敏插話道,“川美的藝術植入,不僅改變了村容村貌,還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升了村民的審美和人文素養。”

  “我們書記(毛相林)更是您的頭號粉絲,建陳列室、村史館時,他把展陳所需的個人所有東西拿出來,包括自家老房屋,但您給他畫的肖像畫,只挂了幾天,他硬是再也捨不得拿出來,説要當傳家寶。”匡敏幽默的話語,再次引起眾人一陣笑聲。

  夜談的話題,就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進一步深入。

  “首次來是因為事故,這次來是探尋故事”

  “對於下莊,我一直心存敬畏,也帶有愧疚……”沉默良久,王超打開了話匣。

  王超,今年64歲,曾擔任巫山縣縣長、市文聯黨組書記等職,寫過20多萬字的縣長筆記,其中一篇題為《一個庫區縣長的外遷移民日記》,經央媒發表後,感動了無數人。現雖已退休,但他仍常年挎着相機“泡”在鄉村,寫下了10多萬字的脫貧調研筆記。

  “我敬畏的是,下莊人的精神;愧疚的是,我本來可以為下莊做得更多!”他説。

  1999年底,時任巫山縣縣長的他第一次來到下莊,是36歲的下莊村民黃會元修路犧牲之後。

  那一天,黃會元抱着鑽機打炮眼,突然頭頂上落下一塊巨石將他砸中,他旋即隨巨石落入懸崖。

  “站在崖邊,我們手拉着手向下望,只見深谷亂石中隱約有一抹黃色,那是黃會元的安全帽。”如今,時隔23年,王超回憶起當年情景,仍聲音哽咽。

  那年臨走時,他在工地上撿了兩塊石頭——石頭上有下莊人鑿過的痕跡,一塊擺在辦公室,一塊送給了女兒。

  他在日記中寫道:我撿起兩塊鑿碎的岩石碰撞了一下,發出清脆的砰砰聲,堅硬如鋼。要在這樣的岩石上開鑿出一條路來,需要比鋼鐵還要堅強的意志。我的淚水在眼眶裏打轉。這不是普通的石頭,它凝結了下莊人的追求與嚮往,凝結了下莊人的勇氣與毅力。

  “現在,那塊石頭還擺在我家裏。”王超説。

  “是呀!當年的下莊人真是太不容易了。”匡敏動情地説,下莊人忘不了下面這三個數字:從1997年到2004年,在毛相林帶領下,他們耗時7年,以“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的信念,犧牲了6個人的生命,才在絕壁上摳出一條長8公里的“天路”,打開了走出“天坑”的通道。

  路通了,産業活了。村民們發展起柑橘、桃樹、脆李等産業。2015年,下莊成為巫山縣第一個實現整村脫貧的村子。2019年,下莊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6萬元。

  去年2月1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親手為毛相林頒發了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的獎章、證書和獎牌,勉勵他“加油幹,把下莊建設好,發展好!”

  想到總書記的殷殷囑託,一年多來,下莊人絲毫不敢懈怠,加快推進村裏的農文旅融合發展——

  他們拓寬公路路面,從4.5米擴到5米以上,還加裝了防護網,開車進村又舒服又安全。增設7個停車點,可停放300余輛車。

  他們開展農房改造,按照宜居型和樂居型兩大類,因地制宜對90棟農房和庭院進行整治美化,還打造了“天路五景”、村史館、鄉情館、愚公講堂等。

  村子美了,游客來了,2021年下莊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萬餘元,同比增長13%。

  “旅游火了,我們就不外出打工了。”村民楊亨雙説,去年,他的農家樂收入約13萬元,今年生意雖受到疫情影響,但同比收入還是略有增長。

  “我首次來,是因為事故;這次來,是探尋故事。下莊人用‘不甘落後、不等不靠、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精神,書寫着鄉村振興的精彩故事。”王超感慨地説。

  “把下莊建成全國知名的康莊”

  “下莊下一步怎麼走?”談興正濃間,記者發問。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巫山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黃勇接過話題,把夜談話題引向“未來”。

  脫貧攻堅,下莊人交出了亮麗答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下莊人又該如何發力?

  “川美這些年參與了許多鄉村振興項目,師生們在實踐中收穫很大。在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中,我們覺得鄉村建設、美化不能胡亂照抄照搬國外的模式,包括美國的‘大農場經濟’、德國的‘村莊更新’、瑞士的‘植草種花’、日本的‘大地藝術’等,中國的鄉村要有中國的特點。”龐茂琨認為。

  在他看來,“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般的美妙,是鄉村;“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般的熱情,是鄉村;“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般的悠閒,也是鄉村。

  “我們要因地制宜,用差異化的在地文化表達,彰顯‘一村一品’特色,把鄉村真正打造成詩意棲居地。”龐茂琨説,具體到藝術鄉建,要注重作品的親民性、參與性、在地性、生態性、功能性,並使之融入環境、融入鄉村、融入游客、融入村民生活。

  據悉,目前川美趙宇教授團隊正以“弘揚下莊精神、保護傳統村落、促進鄉村振興、締造美好家園”的設計思路,對下莊進行藝術化升級,致力讓下莊“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轉眼,已是深夜,大家意猶未盡。

  翌日一大早,在毛相林家的院壩,毛相林及市文化旅游委幫扶集團駐竹賢鄉工作隊隊長趙明全等人加入討論,昨夜未聊完的話題繼續。

  “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我的領會是,大國崛起,農為根基。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落腳到鄉村,産業興旺是基礎。”趙明全稱,接下來,下莊將繼續在生態農業和“三色經濟”上發力。

  何謂“三色經濟”?那就是,橙色,柑橘和烤煙;綠色,核桃和西瓜;藍色,勞務經濟。積極探索“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戶”發展模式,引進做文旅的浙樂公司,對柑橘産業實行全託管,農民持股50%;註冊“下莊天路”生態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全縣的生態農産品都可以用這個品牌,讓“下莊效應”進一步顯現。

  “我們要把下莊建成全國知名的康莊。”説這話時,毛相林淡定從容,聲音洪亮,透出大山漢子的堅毅與活力。

  “現在我們的‘培訓加旅游’發展很快,這是過去不敢想的。”他介紹,今年5月6日,巫山縣委黨校下莊校區建成開班,創新推行“培訓家訪”“旅游家訪”,將幹部教育培訓與鄉村旅游結合起來,並引導村民入股房屋,改造學員宿舍75間、139個床位,現在該校區累計完成培訓18期1131人次。黨校天天都有培訓班,白天聽毛相林講黨課,晚上學員們就住在農房改造的民宿裏。下莊人既當房東,又當服務員,還是下莊故事的講解員。

  同時,下莊還在提速建設旅游環線,推動下莊片區創建4A級旅游景區。目前,下莊村有好多名片,比如“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重慶市“文明村鎮”“美麗宜居鄉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併入選“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下莊人説到這些,自豪又開心。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吳文銳説,下莊村建立了黨員幹部、退伍軍人、種植能手、農家樂經營管理員等鄉村人才&賬,紮實推動人才振興,回引大學畢業生到村裏各盡其能、各顯其才。

  “經濟要搞好,村裏的管理也要跟上。”毛相林説,下莊創新成立了“莊”扮環境、“莊”大産業、“莊”宣政策、“莊”敬老人、“莊”事調解五支隊伍來管理村務,通過“憶”奮鬥歲月聚民心、“説”發展變化匯民智、“立”章程制度導民行、“疏”矛盾糾紛解民憂,調動村民參與産業發展、鄉村建設、文明行動的積極性。

  日上三竿,金色的陽光灑滿下莊。龐茂琨站在毛相林身邊,仰望大山。突然,他拿過記者手中的筆記本,即興畫起了眼前的風景。在他眼裏,這裡,必將成就一幅中國式現代化的村莊圖鑒。

  臨別時,王超再次撿了一塊下莊的石頭,並向下莊村黨支部交了1000元特殊黨費。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135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