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配送的責任很重、壓力很大。老百姓靜下來了,當前特別要緊的,就是及時把物資送到群眾手裏,確保生活必需品保供到小區、到門戶。
重慶地形特殊,坡坡坎坎多,在老城區,缺乏物業管理的老舊樓宇、單體樓也不少。加強社會面管控以來,守好“米袋子”“菜籃子”,暢通“最後一米”,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有些樓棟並不都在路邊,還需要爬幾十步梯坎,但我們也都保證準時把生活物資送到居民門口。”渝中區有一群紅袖標“騎士”,奔波在街頭巷尾,無論路多難走,都要送貨到家。
“買菜不愁了,這個小賣部開在了我們老年人的心坎上。”王婆婆年紀大了,弄不懂線上購物,天宮殿街道志願服務分隊就在樓下開設小賣部,大米、油、雞蛋等擺得滿滿當當。
“我們家裏的米和菜,一天都沒斷過!”沙坪壩區小龍坎街道的民警張波,每天負責把快遞小哥送到外圍卡點的物資送到居民樓下,為高風險地區的群眾打通配送“最後一米”。
生活物資供應保障事關千家萬戶,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一環。尤其是特殊困難群體、高風險地區的群眾,日常生活受到很大影響,精神上承受着很大壓力,他們的需求,更應該被第一時間看見、第一時間解決。
靜下來的城市,涌動着市民深切的愛;動起來的力量,回應着市民的關切和訴求。
病毒在原本平靜的生活中劃出一道裂縫,而這些黨員幹部、快遞小哥、郵政員工、志願者,把“最後一米”的暢通變成一束光,照進了人們心裏,溫暖了這座城市。
病毒無情,但城市應當有責。“最後一米”的暢通,既體現政策制定的精度,也考驗溝通、執行各環節的順暢度。只有層層落實到位、執行到底,打通所有卡點、堵點,確保生活必需品“備得足、運得快、進得來、送得到”,才能真正解除市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放心、安心、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