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依託日益發達的交通網絡 江津從“邊緣地帶”變身發展熱土

  1952年,成渝鐵路建成通車。70年風馳電掣,江津從“鐵路沾點邊”成長為西南地區重要的特大件與散貨貨場集疏運基地,實現了江鐵聯運。

  從“一路顛”到“一路順”,依託日益發達的交通網絡,一大批高新科技、新能源企業紛紛落戶江津各大工業園,支撐起江津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江津也從“邊緣地帶”變身發展熱土。

  一條串聯城市與鄉村的民生線

  江津區油溪鎮,距離江津城區只有18公里。過去從這裡去趟城區,天不亮就出發,一個來回就是一整天。

  直到成渝鐵路通車後,油溪鎮設有站點,到城區只需要短短二十多分鐘。有群眾感慨:“鐵路,讓農村與城市更近了。”

  據了解,成渝鐵路江津段里程78.1公里,共設有江津站、朱楊溪站、白沙站、油溪站等8個車站,極大便利了沿線鄉鎮與主城區間的交通。

  2017年,王廷軍在江津白沙鎮投入4000余萬元,成立江津區晨旭飲料有限公司。“在白沙建廠,相中的就是成渝鐵路,銷售産品便捷、運輸成本低廉。”

  一條帶動區域發展的大動脈

  2007年,豐益國際負責人從上海沿江而上一路考察,公司最後落戶江津德感工業園。兩年後,中糧集團也登門選擇德感工業園。

  “兩大糧油龍頭齊聚德感工業園,主要看中了區位交通優勢。”德感工業園相關負責人介紹,得益於成渝鐵路,德感工業園建有鐵路編組站、擁有蘭家沱港,可實現快捷的“水公鐵”一體化聯運,讓區域內城市更加密切融合。“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暢通活躍。”

  現在,德感工業園重點做優做強糧油食品加工産業,成為重慶目前最大的糧油食品加工基地。截至今年6月底,德感工業園累計引進消費品工業企業237家,並正努力“蝶變”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國家綠色裝備製造高新技術産業化基地。

  成渝鐵路聯動公路、鐵路、港口打開腹地,與川黔鐵路、渝貴鐵路、重慶鐵路樞紐東環線等匯聚於江津珞璜片區,構建起年到發能力可達2000萬噸的珞璜鐵路綜合物流樞紐,無縫連接珞璜長江樞紐港,實現江鐵聯運。

  一條沿江旅游觀光的風景線

  今年5月,成渝鐵路重慶站至江津段改造工程(下稱成渝鐵路改造工程)聖泉站正式動工。

  江津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成渝鐵路改造工程起於江津(德感)站,止於渝中區菜園壩,全長約60.8公里,設13個車站、2個預留站。江津境內約8.8公里,設聖泉、江津兩個站。“改造完工後,將形成雙線運輸,成為沿線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

  據了解,改造工程僅對路基、橋梁、隧道的病害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整治,最大限度地保留成渝鐵路原有風貌,彰顯重慶特色。

  與此同時,重慶站至江津段還將串聯龍鳳寺、鐵路博物館、重慶工業博物館、義渡古鎮、釣魚嘴人文藝術半島、銅罐驛古鎮、銅罐驛天主教堂等一批景點,真正建成“一站一風景、站站有特色”的沿江旅游觀光線,將“美麗風景”轉變為“美麗經濟”。 

  本報記者 彭瑜 見習記者 黃熠

編輯: 韓夢霖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799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