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全國人大代表李秋:提高鄉鎮公衛醫生的數量、能力、待遇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國農村現行公共衞生體系與鄉村振興要求有較大差距。”全國人大代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院長李秋認為,要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需要不斷完善我國農村公共衞生服務體系,加強農村、社區等基層防控能力建設,織密織牢第一道防線。

  李秋&&,我國早年曾建立公社—大隊—生産隊農村三級防病治病網,每個公社有衞生院(所),大隊有合作醫療站,生産隊有衞生員,在農村衞生防疫工作中發揮了較好作用。改革開放後,經過撤鄉建鎮、合鄉並鎮及村組合併,每個鎮(街道、鄉)和村、組的轄區面積顯著擴大。原有的鄉、鎮衞生院合併後,雖然普遍建立起公共衞生科,但公衛服務項目也增加了不少,涉及預防接種、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報告和處理、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鄉鎮衞生院正面臨着“力不從心”的局面。與此同時,村、組層面的公共衞生工作更是難上加難。

  “就我了解到的情況而言,現在鄉鎮醫院公共衞生科醫生的業務水平很難提高,且職稱晉陞相對困難。醫生幾乎沒有進修學習的機會,不少人工作40年左右直到退休都還是初級職稱,加上收入低,導致鄉村醫生隊伍很不穩定,部分地區甚至存在鄉村醫生缺位現象。”李秋坦言。

  對此,李秋建議,在鄉鎮建立獨立公共衞生服務站,按轄區人口數每兩千人配備一名公共衞生醫生,邊遠山區可酌情增加醫生數量;在醫學院校開設鄉村公共衞生專業班、公衛醫師提高班,一手培養全科公衛醫師,補充鄉鎮公共衞生服務站,一手培訓公共衞生服務站的醫生,提高公衛醫生的專業能力;在每個村配一名50歲以下的專職鄉村公衛醫生,負責本村公共衞生服務工作,為每個村民(居民)小組配備一名兼職衞生員,負責本組公共衞生工作。同時,提高鄉鎮級公衛醫生相應待遇,適當放寬職稱晉陞要求。再由鄉鎮、村公衛醫生及衞生員將傳染病防控、老年人健康服務、食品安全等作為農村公衛工作的重點,積極開展農村居住環境衞生、鄉村公路衞生的宣傳、指導、監督工作。(記者 何春陽)

編輯: 李海嵐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21128439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