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重慶)科學城金鳳實驗室。(資料圖片)首席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把總書記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的具體行動。重慶正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3月3日下午,重慶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決定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提交全團建議,懇請支持加快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
西部(重慶)科學城已取得初步成效
全團建議指出,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把總書記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的具體行動,是服務國家創新需要的重大舉措,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內在要求,是補齊重慶創新短板的迫切需要,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重慶市委、市政府堅決落實中央決策部署,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
2021年5月,重慶市委召開五屆十次全會,決定把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作為全市科技創新的主平台,聚焦科學主題“鑄魂”,面向未來發展“築城”,聯動全域創新“賦能”,打造宜居宜業宜學宜游的現代化新城,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高端創新平台加速落地。超瞬態實驗裝置納入國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備選項目,中國自然人群生物資源庫、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等科技基礎設施一期建成投用,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啟動建設,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微電子中心、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微電子産業技術研究院等17個科研平台投運,獲批建設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國家雙創示範基地、海外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入選“科創中國”首批試點城市。
二是高層次人才加快集聚。深入推進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實施“金鳳凰”人才政策,實行“一事一議”支持,引進急需緊缺人才450餘人,“兩院”院士增至8名,人才資源總量增至11.64萬人,4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三是高新産業持續壯大。培育科技型企業1164家,高新技術企業241家,市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40家,高成長性科創企業7家,戰略性新興産業企業産值佔全市比重增至25%,R&D佔比突破5%。
四是城市品質不斷提升。科學大道、科學會堂、科學公園等一批重點工程加快建設,5條軌道交通、4座穿山隧道、91條幹線道路提速推進,直管園新完工公園面積13.8萬平方米,新增綠化面積96萬平方米。
五是發展環境日益優化。推進13個重點領域53項改革,在全市率先試點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改革,建立總規模300億元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基金。“一業一證”“交地領證”“交房領證”等8項改革舉措全國領先。建成全國唯一快件鐵路進出口項目、重慶首個對外文化貿易跨境電商平台,獲批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國家加工貿易産業園。
西部(重慶)科學城仍有諸多短板亟須補齊
全團建議指出,目前,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對照中央對成渝地區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要求,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成渝地區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總體方案》對西部(重慶)科學城的部署和規劃,仍有諸多短板亟須補齊:一是缺乏國家戰略科技資源布局;二是高水平科研機構支撐不足;三是發展高新技術企業的政策優勢不突出。
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亟須國家層面大力支持,為打造國家“戰略大後方”提供堅強科技支撐。
重慶代表團提出三點具體建議
為此,全團建議提出了三點具體建議:
一是建議支持布局建設戰略科技力量。建議在西部(重慶)科學城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科技創新基地等戰略科技力量,系統推進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建設。建議支持在西部(重慶)科學城布局建設國家實驗室及基地。建議加強對超瞬態實驗裝置、中國自然人群生物資源庫等項目的指導。
二是建議支持引進建設高水平科研機構。建議支持高校在西部(重慶)科學城與地方共同舉辦新型研發機構,規範有序開展産學研合作,辦出成果、形成特色,帶動高校“雙一流”建設,更好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建議向重慶定向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標,用於支持重慶本地高校與重點建設的新型研發機構聯合培養急需緊缺人才,將重慶打造成為全國校地合作的樣板示範。
三是建議支持開展西部大開發與高企稅收疊加政策試點。建議在西部(重慶)科學城範圍內試點高新技術企業疊加享受西部大開發和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京渝互動>>>
重慶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西部(重慶)科學城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左永祥:
做好“科”“産”“城”三篇文章 確保科學城建設三年“出形象”
“西部(重慶)科學城是重慶科技創新的未來,是重慶高質量發展的未來。”左永祥説,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科學城緊扣“五個科學”“五個科技”,深入實施“項目建設年”,核心區GDP增長12.9%、增速全市第一。科學城建設邁出新步伐,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左永祥&&,今年,科學城將以迎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為主線,緊扣“項目攻堅年”主題,着力做好“科”“産”“城”三篇文章,致廣大而盡精微,加快把科學城建成科學之城、未來之城、品質之城。確保科學城建設三年“出形象”,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為此,科學城將重點抓好四個方面重點工作。一是抓科技創新增強“引領性”。以100平方公里的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金鳳)為牽引,高水平建設大學城、科學谷、科研港、生命島、科創街“五大創新支撐”。二是抓産業發展夯實“支撐力”。堅持以園區推進産業集聚發展,瞄準集成電路、汽車電子、生物藥、新能源等“賽道”,加快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綠色低碳、高技術服務四大主導産業集群。三是抓城市建設提升“顯示度”。高標準打造金鳳城市中心,高質量提升大學城環境品質,高標準完善綜合交通、教育醫療、綠色生態、文化休閒、商業商務、智能智慧“六大城市功能”。四是抓改革開放激發“動力源”。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新推出一批全國、全市領先的改革舉措,讓科技創新釋放更多生産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