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菊花收成好,我們也跟着掙錢。”日前,南川黎香湖鎮東湖村菊花基地的菊花開得正艷,在基地務工的村民譚興懷笑着説:“不出家門就能掙錢,活兒還很輕鬆,生活安逸得很。”

田強正在給村民講解採摘技巧。通訊員 聶靈靈 攝
譚興懷務工的菊花基地是黎香湖中藥材種植健康旅游示範基地,由重慶芊憶康養農業有限公司開發建設,佔地1000畝,通過發展皺皮木瓜、金絲皇菊、桔梗三種中藥材,打造“賞景+增收”的鄉村發展模式,最終形成中藥材深加工廠、康養中心、休閒旅游區等,助推農業轉型升級,實現産業興、生態美、百姓富。
該基地負責人田強告訴筆者,在環境打造上,中藥材栽種按照“月月有花看”的原則選擇品種,皺皮木瓜花期在3-5月,桔梗在5-7月,菊花在10-12月,實現每年3-12月都能欣賞到不同的花海;在經濟效益上,木瓜果、桔梗、菊花都是市場上受歡迎的中藥材,同時基地還將菊花和皺皮木瓜套種,讓經濟效益最大化。

村民在基地采收菊花。通訊員 聶靈靈 攝
田強介紹,菊花每年4月開始栽種、生長,10月開花,皺皮木瓜花期在3-5月,6月採果、9月掉葉,剛好給菊花騰出充足的生長空間,而菊花在生長初期又不需要太多的營養,剛好又給皺皮木瓜騰出生長空間。兩種中藥材在一塊地裏同時生長又互不影響,菊花套種皺皮木瓜後每畝地就能收益7500元,除去人工、肥料等成本3500元,利潤能達到4000元。
靠着這片花海的發展,周邊村民也跟着受益。67歲的譚興國平均每月要到基地工作15天,每天有60元的工資,加上管理費500元,每月能收入1400元。目前,該基地長期務工人員30餘人,臨時務工人員100餘人,他們主要在基地從事中藥材栽種、管護、採摘、加工等工作。隨着基地建設,鄉村環境也不斷得到改善,便民路、産業路、耕作道等提檔升級,村民房屋的外立面、院壩等得到改造。白墻灰瓦映襯着金燦燦的菊花,展現出別致的鄉村美景。

采收的菊花堆滿了院壩。通訊員 彭應忠 攝
田強説:“經過幾年對東湖村土質、環境、天氣的研究,我們摸索出一套栽種中藥材的方式,確保中藥材在這裡長得好,村民在基地打工的同時也能學到中藥材種植技巧。下一步,由我們負責技術和銷售,帶動周邊村民一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