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金融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蔡慧永
北京金融法院充分發揮黨建工作引領、組織和保障的優勢,協調聯動立法機關、監管機構、行業協會、高等院校等單位,凝聚金融法治合力
疑難、複雜、新類型金融案件集中,案件標的額大、法律關係複雜,對法官隊伍專業化建設提出很高要求。“開放式·融黨建”工作平台是提升金融審判業務能力、打造過硬審判隊伍的重要抓手
建成全國首家5G融法庭、全市首家數字融合法庭。網上立案率86.32%,電子送達覆蓋率86.38%,智慧法院建設成績斐然
2021年3月18日,北京金融法院正式成立。設立金融法院是服務保障國家金融戰略實施、營造良好金融法治環境、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成立8個月來,各項創新舉措備受關注,特別是該院打造的“開放式·融黨建”工作模式,對提升金融審判專業化水平、凝聚金融法治合力起到重要作用。近日,《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專訪北京金融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蔡慧永,詳解該院加強黨建,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服務保障國家金融戰略實施,以及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等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以政治建院為根本方針
《瞭望》:北京金融法院作為新設法院,成立時間不長,你怎樣看待黨建工作在北京金融法院各項工作中的意義和作用?
蔡慧永:設立北京金融法院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強調,北京是國家金融管理中心,要高起點高標準設立金融法院。
我的理解是,把黨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依靠高質量黨建統領審判執行、改革創新、隊伍建設等各項工作,是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北京金融法院的關鍵舉措。
北京金融法院從成立第一天起,全面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北京市委的工作要求,在上級法院的有力指導下,以政治建院為根本方針,着力加強包括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等在內的各項黨的建設工作,促進黨建工作與審判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開放式·融黨建”工作模式,最大限度推動形成金融法治合力。
《瞭望》:作為金融領域的專門法院,北京金融法院黨建工作是如何立足本院實際醞釀開展的?
蔡慧永:建院之初,我們圍繞保障國家金融戰略實施、服務“兩區”建設、助推首都金融高質量發展等十個重要問題,集中開展全院大討論,廣泛開展調研走訪,研究工作思路和舉措,梳理具體任務105項,形成全院的“摺子工程”。
前不久,我們還與央行營管部開展理論中心組聯學聯建,並與北京銀監局、北京證監局、北京金融監管局等單位共建青年理論學習實踐聯盟。在開展上述工作的過程中,我們推出“開放式·融黨建”工作模式,並逐步將其培育打造為北京金融法院的黨建品牌。
推動形成金融法治合力
《瞭望》:請你簡單介紹一下“開放式·融黨建”的具體內容。
蔡慧永:“開放式·融黨建”作為北京金融法院黨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平台,是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確保各項工作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的具體舉措。
“開放式·融黨建”,堅持開放理念,強調上下融入、內外融合、左右融通。融入是指北京金融法院通過“開放式·融黨建”引領,積極主動融入服務保障國家金融戰略實施、營造良好金融法治環境、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的大局。融合既包括黨建業務融合、幹部隊伍融合等內部融合,又包括與外部黨組織之間在活動形式、平台載體等方面的融合。融通是通過“開放式·融黨建”融匯資源、聯通各方,加強與立法機關、監管機構、行業協會、高等院校等單位黨組織的共建共享,促進數據融通、信息融通、資源融通。
《瞭望》:這一模式對金融法院發揮審判職能作用有什麼重要意義?
蔡慧永:我們在審判實踐中發現,近年來,金融創新非常活躍,很多時候會跑在金融立法之前,相關問題往往會以糾紛的形式第一時間進入司法領域,這就需要司法機關在審判工作中通過樹立裁判規則,規範金融創新和金融秩序。
北京金融法院作為集中管轄金融民商事案件和金融行政案件的專門法院,需要發揮承上啟下、聯動各方的“樞紐”作用,既要與金融監管機構加強協同,規範金融創新,防控金融風險,又要發揮金融案件集中管轄的優勢,與立法機關加強溝通,推動完善金融立法。
為此,我們主動加強與金融監管機構、立法機構、行業協會、高等院校的溝通,做好數據協同、政策協同、資源協同、智力協同、普法協同,通過“開放式·融黨建”工作平台,充分發揮黨建工作引領、組織和保障的優勢,凝聚金融法治合力。
《瞭望》:應對金融創新活動的複雜化,需要金融專業審判能力綜合提升,需要聯合更多專業力量,推進金融法治協同工作。“開放式·融黨建”平台,目前都融進哪些資源?
蔡慧永:我們與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探索建立金融法治信息共享機制,及時交流金融審判態勢、重要金融立法及政策等信息,共同研究金融領域法治建設、重大金融風險處置等問題。與北京金融監管局協作,將北京冒煙指數監測系統和審判系統對接共享,及時發現、反饋、預警金融風險。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北京金融法院專家智庫。
以“開放式·融黨建”為平台載體,通過與金融管理部門、金融基礎設施機構、六大金融行業協會以及八所知名高等院校簽訂合作共建協議,初步構建了金融法治協同框架體系,共同開展政策溝通、多元調解、課題研究等工作,引領金融法治治理的深入推進。

2021年5月25日,北京金融法院組成7人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1號案” 北京金融法院供圖
打造過硬審判隊伍
《瞭望》:“開放式·融黨建”對北京金融法院隊伍建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蔡慧永:北京金融法院是改革新設的專門法院,集中管轄北京市應由中級法院管轄的金融民商事案件、涉金融行政案件和執行案件,同時也對境外公司損害境內投資者合法權益和新三板“精選層”掛牌企業相關證券糾紛實行跨境跨區域集中管轄。疑難、複雜、新類型金融案件集中,案件標的額大、法律關係複雜,對法官隊伍專業化建設提出很高要求。“開放式·融黨建”工作平台是提升金融審判業務能力、打造過硬審判隊伍的重要抓手。
首先,通過“開放式·融黨建”提升全院幹警政治站位,落實“看北京首先從政治上看”的要求,不斷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針對疑難複雜和新類型案件,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協同行業協會、高等院校等單位的專家力量,先後就證券行政處罰、私募基金合同、證券虛假陳述、個人金融信息保護等疑難法律問題召開多次高端研討會,確保案件辦理實現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其次,“開放式·融黨建”對內突出黨建政治性和法院職業化的融合,通過潤物無聲的黨建工作激發黨員幹警攻堅克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重大、疑難、複雜、新類型案件承辦及重點任務落實過程中發揮擔當精神。比如,我院受理的“1號案”——“藍石資産與興業銀行等”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是證券法修訂以來,全國首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承辦該案的審判第一庭黨支部,將黨小組建在審判團隊上,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帶動審判團隊全力攻堅,保障該案審理高質高效推進。再如,我院作為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法治板塊的特邀承辦單位,指定審判第二庭作為論壇策劃、協調和執行的牽頭部門。審判第二庭黨支部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一手抓審判工作開展,一手抓重點任務落實,組織黨員群眾加班加點、連續作戰,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各項論壇籌備工作,為圓滿完成全院重點任務提供重要支持。
另外,“開放式·融黨建”為各黨支部共聯共學、融合互促搭建了橋梁紐帶,進一步凝聚思想共識和奮進力量,加快新建法院的隊伍融合、工作融合。通過支部聯建促進業務聯動,構建了“保、多、立、審、執”一體化辦案格局,促進審判執行工作提質增效。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開放式·融黨建”對接的各類廣闊平台,為法院幹警拓展了學習資源,豐富了學習載體。比如,我們將八所知名高等院校的優秀師資和六大金融行業協會的豐富培訓資源邀請、對接到我院“融光講堂”“融光業校”教育培訓體系中來,為培養一支既懂法律又懂金融的專業化隊伍提供良好條件。
《瞭望》:這一模式在加強司法業務建設、提升金融審判專業化水平方面發揮了哪些作用?
蔡慧永:堅持黨建工作對業務工作的引領和推動,是抓好法院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開放式·融黨建”在促進審判業務發展、深化金融審判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的作用已經初顯。我們深入貫徹落實北京市委金融審判體制機制創新的部署要求,確定26項具體任務,建立&賬,督辦落實,全部提前完成,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
目前,北京金融法院已與中國銀行業協會等6家金融行業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實現金融糾紛化解的資源共享,更好滿足人民群眾便捷高效化解金融糾紛的需求。建成中小投資者和金融消費者保護平台,上線北京法院首個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在線平台,並在眾投資者訴樂視網、賈某某等21名被告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等案件審理中實際運用,便利投資者提起和參加訴訟,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建院以來,我們積極推動互聯網、大數據、5G等現代科技的應用,建成全國首家5G融法庭、全市首家數字融合法庭。大力推進全流程無紙化辦公辦案,訴訟全程無需提交紙質材料,網上立案率86.32%,電子送達覆蓋率86.38%,讓智慧法院建設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這些金融審判體制機制的探索和深化,都是加強黨建引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的結果和體現。
在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工作中,北京金融法院將隊伍教育整頓與“我為群眾辦實事”“我為基層解難題”等工作有機結合,組織開展“院庭長走流程”“百名黨員解百題”主題實踐活動,着力發現一批問題,解決一批問題,促進各項工作機制更加完備順暢,執法辦案更加公正高效,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持續提升。
未來,北京金融法院將把黨中央關於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北京金融法院的要求落到實處,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服務保障國家金融戰略實施和推動首都現代金融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記者 吳文詡)
-
外交部直屬、外交官授課……這所學府要打造外交外事類世界一流大學——專訪外交學院院長徐堅
《瞭望》:外交學院有哪些創新舉措來培養高素質、複合型外交外事和國際傳播人才。
-
專訪北京金融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蔡慧永:凝聚金融法治合力提高金融審判專業化水平
蔡慧永:堅持黨建工作對業務工作的引領和推動,是抓好法院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開放式·融黨建”在促進審判業務發展、深化金融審判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的作用已經初顯。
-
200項科創服務將引入中關村房山園
首個中關村社區·科技服務驛站近日正式揭牌落地中關村房山園,將聚焦應急裝備、高端製造、新材料産業,輸出創新創業資源、培育管家團隊,服務房山打造特色産業集群。
-
西安門大街新裝盡展老街風貌
昨天,西城區實施“卸粧術”後的西安門大街改造提升全部完成。在西安門大街83個整治提升點位中,像紅樓公共藏書樓這樣保護性修繕的共有4處,西安門大街141號的清代風格磚券門、巴洛克風格的“1901”咖啡館、西安門大門值班班房舊址分別在列。淡淡的光線讓史琦相信,這座核心區的開放式“博物館”,定會講出不一樣的“北京故事”。
-
中關村大街將實施多節點改造 打造科技創新軸線
近日,市發改委批復了中關村大街多節點改造提升工程(以下簡稱“多節點項目”)實施方案,並將該項目列入北京市城市公共空間改造提升試點重點推進。獲批的中關村大街公共空間改造提升工程目前也正在有序推進,預計2022年底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