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林場來了兩個研究生
2017-06-20 10:44:59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重慶6月20日電 題:林場來了兩個研究生

  新華社記者 周文衝

  重慶江津四面山國有林場新招了2個研究生,這是林場成立50多年來“破天荒”的頭一次。

  四面山林場位于長江上游,山脈四面環繞,擁有一片保存完好的亞熱帶原始常綠闊葉林。東北林業大學碩士畢業的張超,去年冬天第一次上山,就被霧氣中若隱若現的青山吸引了。

  “在這神秘仙境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有哪些神奇物種生活在這裏?”從小酷愛昆蟲標本、大學時出版昆蟲研究專著的“昆蟲控”張超説,自己來對地方了!

  張超的主要工作是生物資源調查,白天提個蟲網,滿山逮蟲子,晚上在辦公室制作標本,記錄整理調查數據。同事們下班後,他經常一個人加班,打開樓道燈吸引昆蟲,搖著網跳來跳去捕蟲子。

  他帶來了年輕人的活力,也把新的生態保護理念和研究方法帶到了林場。“生物資源調查看起來是在玩,其實是通過揭示種群消長的規律,找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方式。”張超説。

  “林場過去就是種樹砍樹,現在需要科研,需要更科學的手段監測和保護生態。”四面山森林資源管理局總支書記淩波説,隨著近年來國家對生態保護更加重視,林場也在向現代化轉型,依托森林景觀建成了自然保護區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對人才的渴求前所未有。

  可在幾年前,沒有多少大學生願意來林場工作,來的人也很難留住。淩波説,之前招進來的年輕人,工作時間最長的一個都沒超過2年,“能找到關係的都調走了”。

  與張超同來的另一個研究生、活潑外向的“90後”女孩李力與林場簽下了5年的服務合同。

  在西南大學學習森林相關專業7年的李力,上山前想像林場有多艱苦。一到林場,李力就被送到山裏的森林管護點駐點鍛煉。“出發前我裝了滿滿一大箱子東西,還帶了洗臉盆和鋪蓋。”李力説,到了管護點,看到床上鋪好的雪白床單,她才知道自己沒必要帶這麼多行李。她回頭看著幫她背著箱子爬上山的護林員大哥,心裏充滿歉疚。

  “要是在以前,管護站點肯定不敢讓新來的年輕人住,怕條件艱苦,把辛苦招來的人都嚇跑了。”淩波説,近幾年國有林場大幅改革,職工待遇穩步提高,生活條件也不斷好轉,現在管護站點基本都已通水通電通路,不再像以前那樣令人望而生畏。

  對李力來説,住在山上管護點唯一的不方便就是沒有手機信號。每天在護林點吃完晚飯,李力就滿山找信號打電話、發“朋友圈”。

  “工作的第二天就是走路,上午走了兩個半小時,下午走了三個小時……這樣的路,基層站點的護林員們每天都要走,每個月都要走好幾個來回,護林工作真不容易!但,一路上的風景和白雲深處的‘和尚腦’護林點,都讓這一切變得更有意義。”李力的這條“朋友圈”反響不一,“坐辦公室”的同學羨慕她森林裏的工作環境,父母看到後給她打電話,擔心一個女孩子在山上吃不消。

  李力説,在讀研究生時,她不知道自己的研究是不是對社會有價值,她決定到基層去,在實踐中了解森林保護發展現狀。“工作這半年,我看到了老護林員對林子的感情,看到了同事們的幹勁兒,這就是林場的希望。”李力説。

  四面山林場的28個管護點,平均每個點管護6000多畝森林。絕大多數原來住在山上的農戶已下山進城,留下護林員還在山上堅守,他們的平均年齡超過50歲。張超説,接過老一輩的擔子,守護綠水青山是時代賦予他們這一代年輕人的責任。

  盡管目前林場的生活、教育、醫療各方麵條件還比不上山下縣城,已經有年輕人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年輕人是林場的未來。我們會盡力給他們搭建施展才華的平臺,也希望他們能為林場多做奉獻,留久一點。”淩波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楊婷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特戰蛟龍海岸擒“敵” 紅藍對抗鬥智鬥勇
    特戰蛟龍海岸擒“敵” 紅藍對抗鬥智鬥勇
    一起練瑜伽
    一起練瑜伽
    揭秘中國科大少年班
    揭秘中國科大少年班
    依依父子情 兩代“火龍”夢
    依依父子情 兩代“火龍”夢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701121175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