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他當了24年“臥底” 最大的願望是天下無“毒”
2017-06-26 20:41:48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蘭州6月26日電(記者黃文新 王博)“這些害人的東西就應該無處藏身。”今年“國際禁毒日”前夕,甘肅省銷毀了1噸多的毒品,王秋實和戰友們卻無法到現場體會成功的喜悅。

  隊裏來了個技術員

  王秋實今年54歲,卻做了24年的臥底。學校畢業後,他在油田和環境監測站幹過幾年技術員。1990年,蘭州市公安局成立緝私大隊,也就是現在緝毒支隊的前身,他考上了,圓了兒時的警察夢。

  臥底恐怕是警察這個職業中最具有挑戰的崗位之一,人們的認知多從影視劇中來:他們隱去自己的真實身份,遊走在正邪之間,要面對著非同尋常的壓力、風險。

  上世紀90年代初,還沒有五花八門的新型毒品,當時毒販把海洛因叫“白面子”,一克劃成10份,用錫紙分成小包賣,吸食海洛因的人被叫做“包包客”。高成癮性的海洛因讓很多人無法自拔、傾家蕩産,“包包客”吸到燈枯油幹,生命耗盡。

  “隊長,剛抓住的吸毒人員裏有人要立功,説能對接上‘老四’,貨就是從那拿的。”一次抓捕吸販毒人員的行動後,審訊的同志將這一消息告訴帶隊領導。這是一次打入毒販內部的絕佳機會,但是誰去,需要認真篩選。

  “我去,我是生面孔。”聲音來自新人王秋實,領導愣了一會兒,開始上下打量他。1米6幾的個頭,看上去瘦弱單薄,戴個近視眼鏡,根本不像個警察。王秋實似乎看出了領導的心思,繼續説:“今天不敢,那明天還能不敢嗎?總得過這一關。”

  這一年是1991年。從那天開始,王秋實徹底告別了之前技術員的身份,變成了“張老板”,開始“打內線”。

  第一次任務就挨打

  幾經周折,“老四”答應見面交易。

  那天,王秋實被線人領到棚戶區一座四合院,推門進入,四五個年輕人在繚繞的煙霧中虎視眈眈,一句話從身材魁梧的“老四”口中蹦出:“門關掉!”

  “老四”滿臉堆笑地站起身走到王秋實跟前,手已經摸向他的腰間。王秋實身體微微一顫,背部直立的汗毛如針扎般刺癢。他知道,對方是在借此搜身。

  “錢給我,貨讓人給你去取。”

  “先把貨拿來,你把錢拿走,貨不見影子,錢沒了我找誰去?”

  “到這來你説了不算。”

  “生意不做都成,錢不能先給你。”説完,王秋實起身走到門口。“老四”已經堵住去路,之後,密集的拳打腳踢襲來……一通拳腳之後,對方還是把毒品從另一個窩點拿來。王秋實“錢貨兩清”走出院門,捋捋耷拉在額前的頭髮,這個動作之後,埋伏在周圍的同事如獵豹衝入院內。

  “第一次出任務就挨頓打,還把我揍得挺狠。”王秋實笑了起來,他告訴記者,之後也遇到過幾次這樣的情況,但基本上都化險為夷,當警察就是這樣。

  王秋實以前上學時比較內向,同事們卻説,現在做臥底的他天不怕地不怕。

  人不能被“魔鬼”控制

  梁朝偉在電影《無間道》裏有句經典臺詞:“説好了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做臥底就是這樣。“老四”的事後,王秋實居然做了24年的臥底,出了70多次任務。

  哈三是個“老實人”,這是鄰居們對他的印象。開著臨街的小賣部,養活著一家老小,逢人都是笑臉,但他是個毒販。

  王秋實第一次見到哈三時,哈三就在馬路對面的店裏看著他,笑得一臉憨厚。

  “老板坐下,天熱得很,先喝個茶。”哈三熱情地招呼王秋實在鋪子裏坐了下來。電話裏兩個人一來一往交流已久,但毒販畢竟是毒販,很警惕,不願意在電話裏説事,力邀王秋實到自己店裏來。

  一般情況下,第一次見面都不聊毒品,所以,王秋實欲擒故縱。半個月之後的一天中午,王秋實接到哈三的電話。“哥哥,我到蘭州辦點事情,請你到小西湖這邊來,我們吃個手抓。”哈三依然熱情,讓王秋實感覺就像接一個來自鄉下的兄弟。

  “上有老、下有小,都要養活,我看著別人弄‘粉’掙錢多。”王秋實在飯館像老朋友一樣聽著哈三講述自己的家庭。一直到來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哈三肯給貨了。

  當哈三被同事撲倒的一瞬間,依舊倔強地扭向王秋實一側。王秋實説,當時心情很復雜,哈三沒有想到這一幕,但我是警察,我要阻止魔鬼控制他們。

  “販毒可以有千個理由,但剷除毒禍卻只有一個道理,阻止毒品造成的家破人亡。”王秋實説,面對大大小小的毒販,要時刻提醒自己是個警察,哪怕只是在深夜中,穿上嶄新的警服,面對著鏡子裏的自己敬禮。

  我願“天下無毒”

  和王秋實見面是在蘭州市一條叫農民巷的街道,這裏飯館林立,是家庭聚餐,親朋相邀的好地方。有很多年,王秋實不來這裏了,因為熟人脫口而出他的名字時,就會給這位彼時的“馬老板”“張老板”或者“趙老板”帶來不測之禍。因為,他對面坐著的,可能就是兇狠的毒販。

  臥底要向毒販隱瞞自己的身份,做到萬無一失,但負傷了,同樣也不能給家人透露。“有時候不得已把工作中的技巧用在家人身上,這應該算善意的謊言吧。”王秋實摸著頭笑了。

  有一年,王秋實和同事們在抓捕嫌疑人時,毒販瘋狂地襲擊王秋實的頭部,鮮血浸濕了衣服。縫合完傷口,王秋實在離家只有數百米的地方登記了賓館,因為下班後他不敢回家,害怕嚇著家人。那段不在家的日子,在家人的記憶中,只不過是他某次平常的“出差”。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師傅帶著我去一個年輕的吸毒人員家裏,毒品毀了他,妻離子散,除了一張床和滿地的垃圾污穢,什麼都沒有了。”王秋實説,當時的場景讓他心裏暗自發誓:和毒販鬥上一輩子。

  結束採訪時,王秋實戴上一頂鴨舌帽準備出門,記者問他還有什麼最想説的,他回過頭扔下一句:希望天下無“毒”。此刻,陽光在門口刻畫出一個的剪影。

  由于特殊原因,記者用王秋實的化名代替了這位老緝毒警察的真名,希望天下無“毒”的那一天,他可以光明正大地穿上警服,接受來自人們真摯的掌聲。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石家莊正式進入“地鐵時代”
    石家莊正式進入“地鐵時代”
    寸金之地養“野鳥”——廈門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見聞
    寸金之地養“野鳥”——廈門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見聞
    “復興號”京滬雙向首發
    “復興號”京滬雙向首發
    甘肅戈壁花海上演“薰衣草之約”集體婚禮
    甘肅戈壁花海上演“薰衣草之約”集體婚禮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121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