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文博會:百年中外“絕活兒”競相綻放國際舞臺 
2017-05-15 15:57:26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深圳5月15日電(記者喻珮 王豐)文博會歷來被稱為傳統手藝的“萬花筒”。正在深圳舉行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上,五彩斑斕的中外民間“絕活兒”競相綻放。

  2號館裏一處充滿異域風情的克什米爾紡織品展廳,陳列著各式純手工制作的羊毛圍巾、羊毛毯。

  “我自10歲起和家人共同打理紡織工藝品的生意,包括設計圍巾、服裝的款式圖案等。”克什米爾紡織品的負責人、30多歲的羅米爾告訴記者,羊毛紡織品的技藝在克什米爾已流傳五六百年,一位“繡娘”需要20年的經驗,才能在羊毛和羊絨上繡花。因這項工作費時費力,如今越來越少的年輕人願意從事。

  羅米爾説,他不願看著國家的傳統手藝失傳,于是四年前,他帶著希望來到中國。“中國市場巨大,可以讓克什米爾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延續下去。”

  通過文博會的平臺作用,中國文化“走出去”和“引進來”的國際影響力正在提升,“文化+展覽陳列”“文化+創意研發”“文化+特色行銷”的商貿流通模式逐漸成熟。

  龍山黑陶是龍山文化的典型代表,被史學界譽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捏一個黑陶塑一個我……”龍山黑陶工藝的領軍人、山東民間手工藝大師劉德功深深懂得,要實現自己心中崇高的黑陶夢,不僅需要卓越的藝術功底和知識水準,更需要不斷地、貼近市場的創新實踐。

  如今劉德功擁有一家黑陶生産工廠,産品遠銷日本和美國。由他合作創建的藝術實踐基地,每年吸引數百名學生前來觀摩實踐。他笑稱,龍山黑陶後繼有人。

  在非遺展示區,記者遇見了羅舒引,一位紙質刻畫藝術傳承人。47歲的羅舒引向記者展示,“用苦參、地丁、艾葉、紫草等不同的中藥材,煮上七八個小時,制作顏料作畫,這樣的技藝不僅需要扎實的美術基礎、刀工技藝,同時還要深諳國畫藝術,三者缺一不可。”

  如今羅舒引和女兒已經共同完成了幾百張作品。母女倆期待,越來越多的人可以看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商業價值,當傳統文化插上創意的翅膀,這些歷經百年沉浮的技藝將在世界的舞臺上大放異彩。

  有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文化産品進出口總額885.2億美元,其中出口786.6億美元。而這一令人欣喜的數字,不僅是國人物質和精神文化大幅提升的表現,更是中國文化自信的彰顯。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盛會璀璨夜
    盛會璀璨夜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文藝演出在京舉行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文藝演出在京舉行
    法國舉行總統權力交接儀式
    法國舉行總統權力交接儀式
    一周看天下
    一周看天下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0975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