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相關評論 |
|
| “油荒”是謠言造成的? |
|
| 其實,不管石油巨頭們是否出於自願,既然站出來説油價短期內不會上漲,而且還可以保證供應,那就不要找客觀理由了。關於“油荒”到底是怎麼造成的問題,相信大家誰都清楚。而有關成品油漲價的“謠言”又是怎麼來的呢?[詳情] | | |
| 警惕成品油定價機製成壟斷定價代名詞 |
|
| 所以,面對目前國內成品油供應短缺現象的再次重演,並對一而再,再而三所出現的成品油漲價與補貼現象,社會有理由向現行的石油管理部門發出這樣的警示:要警惕成品油定價機製成為壟斷定價的代名詞![詳情] | | |
|
|
| 成品油漲價:謠言的“非謠言現實” |
|
| 有經濟學家斷言,在一個非充分市場競爭化的領域,所有的成本都可能是不真實的,所有的價格都有遠遠脫離成本之嫌,而只是來自壟斷者牟取暴利最大化的貪婪慾望。當政府企圖將壟斷企業關進馴服的籠子。[詳情] | | |
| 成品油充裕與油荒事實並存的壟斷魅影 |
|
| 石油巨頭表態不再鬧油荒,保持成品油價格穩定,無疑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有關部門還應該思考如何逐步放開石油市場,激活市場競爭,打破行業壟斷,讓民營企業與消費者爭取到話語權。[詳情] | | |
|
|
| 防油荒需要明確穩定的油價政策 |
|
| 可見,“油荒”的發生鏈條的源頭實質上是政府模糊的油價政策。從短期看,市場還需面對石油壟斷的市場格局,並且這一壟斷甚至有加大的趨勢,3月3日,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聯合發出了《關於民營成品油企業經營有關問題的通知》。[詳情] | | |
| 別把“油荒”責任全推到漲價謠言上 |
|
| 在解釋近期南方部分地區成品油供應偏緊原因時,兩大公司負責人説,既有正常因素,也有非正常因素。筆者注意到,“正常因素”解釋的合情合理,但把“漲價謠言”作為加劇成品油供應偏緊狀況的非正常原因,這種説法很難説過去。[詳情] | | |
|
|
| 求解油荒 價格機制當接軌國際 |
|
| 很顯然,在目前通脹壓力增大的情況下,調高成品油實施起來更為艱難。但不可否認的是,時間拖得越久,問題的解決越困難。同時,對於成品油漲價造成的其他問題,比如國內弱勢群體受到影響,可以通過&&比較完善的補貼制度加以解決。[詳情] | | |
| 成品油漲價:不宜提價 但可補貼 |
|
| 要解決中國石油定價機制的缺陷以及由此産生的油價倒挂死結,其最終出路還在於打破壟斷、容納民營、放開價格,但在當前經濟過熱,物價上漲過快,外圍經濟不穩定帶來能源不安全的情況下,中國的石油市場現狀還不太可能完全改善。[詳情] | | |
|
| 柴油荒蔓延將給通脹火上澆油 |
|
| 如果公路貨運因為柴油荒而停運,或者運力減少,出現運輸難問題,那麼,對於平抑物價,防止通貨膨脹將十分不利,很可能助長物價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當前極有可能蔓延的柴油荒決不能簡單地認為只是給運輸企業等造成經營困難。[詳情] | | |
| 油荒只是壟斷集團演的一場戲 |
|
| 於是,我們只看見,國家原油價格只要一大幅上漲,國內必定出現油荒。我相信供油偏緊是真的,但油荒和油荒傳言很難説不是有演戲的成分。中石油、中石化囤積石油不為一時牟利,存着油就是裝作油荒,不賣。[詳情] | | |
|
|
| “油荒”是“半市場化”上演的滑稽劇 |
|
| 這種“半市場化”的體制,不但讓政府部門在“調與不調”的定價抉擇中左右為難,也使石油巨頭在股東利益與公共義務之間左右搖擺:既要保證市場供應,又要提出漲價申請,還以政策性虧損為由要求財政補貼。[詳情] | | |
| 石油國企的效率更應被追問 |
|
| 長期而言,由於石油的不可再生和替代不確定性,由限價造就的低效率石油國企和石油消費,最終仍要由消費者承擔。如果這一代人沒有付這個賬,下一代人一定要付,而且稀缺和環境成本會使代價更高。[詳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