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充裕與油荒事實並存的壟斷魅影
    2008-03-26    欣城    來源:新華報業網

  目前中國南方部分地區出現了排隊加柴油現象,而近期市場上成品油漲價傳言又開始流傳。針對上述現象,3月24日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公司相關負責人公開表示,當前國內成品油資源充裕,可以保障國內成品油市場的穩定供應,不會出現去年11、12月份柴油供應全面緊張的情況。至于成品油是否會因“油荒”而上調,兩大公司表示,價格仍將穩定。(3月25日《第一財經日報》)

  在南方地區油荒持續,漲價傳言流傳的當下,把握供給話語權的兩大石油巨頭終于出面表態:成品油資源充裕,價格將保持穩定。這對于廣大排隊加油,擔心油品漲價的消費者來説,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但是筆者想問的是,既然油品供應充足,石油巨頭為何不早日澄清事實,以正視聽?一定要消費者飽受加油之苦,漲價傳聞滿天飛舞,才姍姍來遲出來表態?石油巨頭身段如此之傲慢令人生疑。
  一方面,石油巨頭説國內成品油資源充裕,另一方面,油品供應緊張。這就奇怪了。到底是油品供應不足,還是石油巨頭人為制造緊張局面,為柴油漲價埋伏筆或者為了獲取財政補貼呢?總之,在這場油荒風波中,中石化與中石油掌握著話語權,而民營加油站與消費者被排除在知情權之外。
  而且筆者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每次首當其衝鬧油荒的都是民營加油站,而石油巨頭的政策是“停止成品油批發,保證旗下加油站供應”。我認為,石油巨頭為“油荒”正名,不能止于表態,而應該用“有油可加”的事實説話,不能厚此薄彼,對民營加油站斷炊,更不能讓消費者一年數度承受油荒帶來的不便。
  某民營加油企業負責人曾一針見血指出:“油荒頻發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國石油行業的壟斷體制,兩大國企把持了零售市場之前的各個環節,但企業的逐利本性又導致他們偏重效益而忽視了市場供應的穩定。要改革,就要動大手術。”雖然筆者寧願相信該負責人的話只是一家之言。但是“中石油、中石化未對柴油限量供應,民營企業鬧油荒”的事實又擺在那裏,我又不得不對民營加油站的處境表示同情與理解。
  有報道披露,國家每年500萬噸成品油專門供應民營油企的政策或將付諸實施。但是相對于龐大的油品需求與不斷增加的汽車、不斷發展的經濟來説,500萬噸成品油無異于杯水車薪,根本解不了油荒的“渴”。而且民營企業經常被石油巨頭“卡脖子”。
  按理説,民營油企與名列“2007年中國企業500強”前茅的中石化、中石油相比,競爭力微不足道,它們為何還要減少直至停止對民營油企供油呢?如果是供應緊張,兩大石油巨頭為何表態成品油資源充裕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何況,國家發改委今年3月4日發布的《關于民營成品油企業經營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明確要求,“兩大石油集團合理向民營成品油企業供油,而價格則由雙方在按國家規定確定的實際零售價格基礎上倒扣5.5%至7.0%之間協商確定。”合理供油怎麼成了不供油呢?石油巨頭旗下加油站有油可售,民營加油站關門謝客,這不是壟斷又是什麼?
  事實上,行業壟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電信、金融、天然氣、電力、鐵路、民航、自來水等等。目前,這些壟斷行業基本上還是靠權力在支撐它們的壟斷地位,沒有真正引入多少民營市場競爭。在兩大石油巨頭看來,破壞壟斷市場潛規則的民營企業過多介入,對它們來説,本身就是一種威脅與挑戰。這可能是油荒頻發,民營油企首先鬧油荒的重要原因。
  壟斷行業歷來為廣大公眾所詬病,民營油企的發展給石油壟斷市場帶來一點亮光。如果石油巨頭不在油品緊張的語境中承擔社會責任,而是依靠龐大的市場規模與壟斷地位,人為制造緊張局面(成品油資源充裕的表態與油荒事實同時存在)。這既是對消費者侵權,也會導致市場競爭形同虛設。
  石油巨頭表態不再鬧油荒,保持成品油價格穩定,無疑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有關部門還應該思考如何逐步放開石油市場,激活市場競爭,打破行業壟斷,讓民營企業與消費者爭取到話語權。筆者也期待,新出臺的《反壟斷法》真正擔負起保護競爭、建立公平市場秩序的重任,讓市場經濟在充分競爭的合法市場軌道上運作。 

  相關稿件
成品油市場陷入“怪圈” 油荒症結在哪裏? 2008-03-26
解疑“油荒”亂象:為何成品油“緊缺”頻頻發生 2008-03-26
[文摘•集萃]石油期貨缺位,“油荒”肇事者 2008-03-26
透視成品油市場供應緊張問題:油荒還是心慌 2008-03-26
供應緊張價格普漲 國內“油荒”卷土重來? 2008-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