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成品油定價機制成壟斷定價代名詞
    2008-03-26    作者:周義興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兩周前由華南始發的“柴油荒”正逐漸北上,上海目前開始遭受波及。對此,上海市經委上周末表示,當地柴油供應可保10天。與此同時,坊間關于上調成品油零售價的呼聲再起。

  對此,不能不讓人引起回想的是,幾年前也是華南成品油供應油荒,結果不久成品油價格就上調了,並且人們在事後還發現,就在國內發生油荒時的當時,有國內石油壟斷企業置國內供應不足于不顧,正在加緊向國外出口石油以撈取國際市場高油價的利潤。因此,在如此相似現象再次出現的同時,人們在對成品油價是否能保持穩定不得不表示懷疑的同時,還似乎有足夠的理由對目前成品油價格的定價機制,是否會就此成為壟斷定價代名詞表示出相關的擔心。
  因為,一個多年來就存在的成品油價格變化現象,似乎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説明,每當國內成品油價低于國際油價時,國內市場供應也時不時地會出現供應短缺、甚至于油荒,而此時國內石油壟斷企業也會以虧損的理由,要麼提出上調油價要求,或者提出財政補貼要求,而最後結果呢?想也不用説,事實已經多次證明,石油壟斷企業的要求總能在相當程度上得到相應的滿足。就此,這樣的事實也許令人不得不想問,既然目前的油價機制對壟斷企業要求如此的百依百順,那現行的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到底是行政定價還是壟斷定價?
  更讓人覺得擔心的是,雖然對現行的國內石油壟斷體制的不滿,相關國家管理部門總會以國家利益與經濟安全需要為理由。應該説,在沒有更好辦法可作選擇的條件下,這的確也是一個很好的“堵嘴”之舉。可當石油壟斷屢屢以“油荒”、“出口”等不義行為,有意無意地人為造成國內市場供應不足,並以此要挾漲價補貼時,真讓人忍不住想問:如此壟斷體制所應體現的國家利益與經濟安全到底在哪裏?難道,市場的正常供應不是國家利益與經濟安全需要?想這,也應該是相關管理部門應該、且也有義務向社會作出交代的重要問題。
  所以,面對目前國內成品油供應短缺現象的再次重演,並對一而再,再而三所出現的成品油漲價與補貼現象,社會有理由向現行的石油管理部門發出這樣的警示:要警惕成品油定價機制成為壟斷定價的代名詞!

  相關稿件
成品油市場陷入“怪圈” 油荒症結在哪裏? 2008-03-26
解疑“油荒”亂象:為何成品油“緊缺”頻頻發生 2008-03-26
[文摘•集萃]石油期貨缺位,“油荒”肇事者 2008-03-26
透視成品油市場供應緊張問題:油荒還是心慌 2008-03-26
求解“油荒”,價格機制當接軌國際 2008-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