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荒為何揮之不去 漲價預期作怪油商囤油不賣
    2008-03-26    蘇稻香    來源:南方日報
    針對近期出現的這輪成品油供應緊張,“廣東成品油庫存未超警戒線”,廣東省經貿委這樣説。
    業內資深人士表示,廣東幾度經歷柴油供應緊張,實際上除了2005年夏季出現的成品油供應緊張是廣東庫存緊張外,此後出現的幾次緊張,廣東省內庫存多數並未超過警戒線。這次在柴油用油疲軟時期的供應緊張頗具代表性,油庫有油,為什麼社會上缺油?油庫的油為什麼不能及時抵達急需的市場救急?換言之,本來是做買賣,油商們為什麼放著生意不做?
    一位業內專家一針見血,都是國內漲價預期作怪。去年11月1日,同樣是在國際油價飆升之際,國家發改委上調了國內油價每噸500元。“每次國際漲價後,國內都有漲價的預期,因此在國際漲價最厲害的階段,大多會出現一次較為嚴重的成品油供應緊張。”據了解,目前國內成品油銷售利潤很低,每噸僅為100元左右,如果能將手中的成品油放到漲價之後賣,油商很可能得到300或500元/噸甚至更高的差價。業內專家分析,正是這種預期及商家逐利的本性使得油商囤油不賣。
    然而,成品油供應緊張為何揮之不去?漲價預期僅僅是導致成品油供應緊張的表面因素,在此背後,中石油和中石化倒逼國家發改委漲價是一個深層因素;而在現有的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下,國內成品油價格始終未能與國際接軌,則是國內成品油難以走出“進口少、出口多”、“油庫有油、市面缺油”等怪圈的根本原因。
    對此,業內專家韓曉平表示,由于我國競爭力不足,油價暫時還不能完全接軌,但可以參照國際價格,再結合我國實際對國內油價作適當調整。而另有專家則表示,國內油價應盡快跟國際接軌,但對于中石油、中石化等有原油開發權的石油巨頭,應徵收更多的暴利稅,以補貼民生,同時採取鼓勵進口、控制出口的政策,並加大監管力度,規范成品油經營企業的管理。
  相關稿件
供應緊張價格普漲 “油荒”卷土重來? 2008-03-26
石油期貨缺位,“油荒”肇事者 2008-03-26
廣東柴油荒致部分貨運公司半數貨車停運 2008-03-26
油荒只是壟斷集團演的一場戲 2008-03-26
柴油荒蔓延將給通脹火上澆油 2008-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