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國企的效率更應被追問
    2008-03-26    作者:林伯強    來源:新京報

  針對南方部分地區出現的排隊加柴油、社會傳言成品油漲價的情況,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公司負責人日前公開表示,漲價謠言加劇了成品油供應偏緊的狀況,而成品油價格調整對社會各方面影響較大,需要統籌考慮國內經濟形勢特別是物價形勢(3月25日《新京報》)。

  必須承認,對于政府來説,讓市場隨著國際油價持續攀升決定成品油價格,的確會在短期內對國內的CPI形成壓力。但是,由于石油的不可再生和石油替代的不確定性,且不説行政限價的其他成本,僅限價措施本身,就會支援能源需求快速增長和能源稀缺的預期,反過來對通貨膨脹形成更大壓力。如果需求持續大幅度增長,中長期油價上漲走勢會對通貨膨脹形成持續的壓力。就中國能源情況,讓成品油價格反映國際原油價格上漲,通過提高價格來抑制快速增長的需求是必需的。“暫不調價”終歸只能是暫時的,高位盤旋的油價和低廉能源價格帶來的高漲消費需求,最終會迫使油價與市場接軌。
  在調價預期愈來愈強的時候,石油國企的效率更應該是公眾關心的焦點。如果希望石油國企做成國際一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油企,就應當對能源企業的效率客觀衡量,將其效率同國際水準具體比較,而不僅僅是在收費方面與所謂“國際標準”看齊。讓石油國企政企不分很難提高石油國企的經營效率。只有當政企分開了,石油國企才能轉變為依靠改善管理、技術創新、提供優質服務來提高營利,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價格和補貼上。
  另一方面,增強石油行業競爭,需要削弱國企壟斷,需要産權多元化。鼓勵外資和民企進入石油行業的關鍵是政企分開和透明的市場定價機制。目前的油價倒挂對于中石油和中石化來説,或許不完全是個損失。對于石油國企,油價倒挂只是短期影響,可以通過補貼和壟斷收益抵消不利因素。而民營油企必然成為成品油調價滯後的犧牲者。在國內成品油批發企業中,民營企業約佔1/3,加油站佔56%左右,成品油銷售約佔總量的30%。一旦油價批零倒挂,民營油企就無油可賣。近期很多民營加油站無奈被中石化和中石油收購,余下的慘澹經營,如果油價批零倒挂持續,也必將走上被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壟斷巨頭收購的不歸路。而後者的壟斷地位則借著燃油緊缺和油價限價愈加鞏固。
  對于民營油企來説,在目前國企一家獨大和價格政府控制的情況下,即使有種種行業政策對民企的開放,也不足以吸引外資和民企進入,原因在于當價格持續上漲時,政府定價不能為民營油企提供一個相對確定的商業運作環境。在目前的機制下,盡管有政府的“通知”,民營油企也絕不可能把自己的生存押在石油國企的“自覺”供應上;除非進口的和煉出的成品油低于國內零售價,否則油企的供給“積極性”就不會高。因此,民營油企的生存和石油行業的産權多元化的改善只能寄希望于改革成品油價格機制。油價一旦與國際接軌,石油國企就會積極保證供給,民營油企也不會無油可賣。
  長期而言,由于石油的不可再生和替代不確定性,由限價造就的低效率石油國企和石油消費,最終仍要由消費者承擔。如果這一代人沒有付這個賬,下一代人一定要付,而且稀缺和環境成本會使代價更高。

  相關稿件
成品油漲價謠言並非魔幻現實 2008-03-26
透視成品油市場供應緊張問題:油荒還是心慌 2008-03-26
美X獎基金會懸賞千萬美元鼓勵創新省油車 2008-03-26
瀋陽市:食用油價格近日開始大幅下調 2008-03-26
中航油集團:去年實現銷售收入749億元 2008-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