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漲價:謠言的“非謠言現實”
    2008-03-26    畢舸    來源:燕趙都市報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針對南方部分地區出現了排隊加柴油現象,社會傳言成品油漲價,記者採訪了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公司相關負責人。中石油中石化負責人批駁成品油漲價謠言,似乎給廣大企業及用戶服了一顆定心丸。(中新網3月24日)

    盡管中石油中石化負責人把成品油漲價稱之為謠言,但民眾最關心的成品油漲價卻一直處于“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情勢中。畢竟,根據多次歷史教訓,民眾有理由懷疑,成品油漲價很可能是一個即將進行的事實。或者,即使按照政府調控,將油價控制在一個價格上限內,中石油中石化也能通過其他路徑,實現成品油漲價的終極目標。
    畢竟,今年以來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持續攀升,而國內成品油價格一直沒有調整,巨大的市場壓力恐怕是一兩家企業難以獨自消化與承受的。而中石油中石化也往往以此為理由,通過逼宮來尋求“政策性虧損”的多種補貼之道。政府的價格管制是一把雙刃劍,在尋求市場價格與民眾承受力的平衡時,也容易因為過度管制,導致企業無法通過價格調整獲得價值體現,市場自發改善動力不足,並形成另一形勢的路徑依賴———即將所有的虧損都歸咎于政府管制,掩蓋了企業經營不善、冗員龐大、市場反應遲鈍等深層次矛盾。
    由于先天的資訊不對稱,哪怕是政府也難以對行政保護下的企業虧損進行摸底調查,分辨其各種虧損的內在成因。所以,中石油中石化很容易以撒嬌的受傷寵兒姿態要挾政府,要求獲得財政支援、減免稅費等各種經濟關照,要求享受遠遠超出一般企業待遇的壟斷特權,要求在部分領域實現“國際接軌”(比如漲價時的成本決定論、市場需求論),而在更多領域實行排他性競爭,對外資及民營企業進行資源打壓。這些沉淀成本的疊加、競爭效率的嚴重損失、消費者剩余的剝奪、社會公平的失衡,難道不是壟斷企業的另一種隱性漲價?前不久,中國石化剛剛獲得123億元的政府補貼以彌補煉油業務虧損,而中國石油2007年凈賺1456.25億元。中石油的盈利究竟來自經營得法還是漲價有招?中石化讓全體納稅人為其虧損埋單,是否又是一種變相漲價?
    何況,南方部分地區還在排隊加油,這一方面可能是石油供應的階段性短缺,但也無法排除中石油中石化為減少虧損而人為壓縮供應,等待政府松口同意漲價的那一天。要知道,“油荒”有時是一種自然的市場供需變化信號,但也可能在資源壟斷領域,以人為主導的試探信號出現,不斷通過制造“荒”去觸及政府與民眾的容忍底線,不斷以“荒”來指責國內“被扭曲的定價體係”,從而牢牢掌握議價過程中的話語權,引導市場與公共議程按照先期設定的預謀漲價模式走,最終完成政府限價———供應荒———政府被迫放開價格———全面漲價的四部曲。
    有經濟學家斷言,在一個非充分市場競爭化的領域,所有的成本都可能是不真實的,所有的價格都有遠遠脫離成本之嫌,而只是來自壟斷者牟取暴利最大化的貪婪欲望。當政府企圖將壟斷企業關進馴服的籠子,卻發現一手扶持壯大的壟斷企業擁有了足夠強大的政治、經濟資源,敢于與政府抗衡並壓制市場規律。在餵養得過度嬌慣的壟斷企業面前,民權是缺失的,市場自我引導機制是失靈的,而政府也未必能真正掌握制約力量,防止壟斷企業“越漲價越虧損、越虧損越漲價”的惡性迴圈。

  相關稿件
成品油市場陷入“怪圈” 油荒症結在哪裏? 2008-03-26
解疑“油荒”亂象:為何成品油“緊缺”頻頻發生 2008-03-26
[文摘•集萃]石油期貨缺位,“油荒”肇事者 2008-03-26
透視成品油市場供應緊張問題:油荒還是心慌 2008-03-26
求解“油荒”,價格機制當接軌國際 2008-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