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煙稻輪作 讓農民把“飯碗”端得更穩-新華網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線上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互動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資訊

煙稻輪作 讓農民把“飯碗”端得更穩

2022-06-09 15:38:07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農民在煙田裏收割煙葉。採收完畢後,這裏將重新起壟,種植晚稻。新華網 劉默涵 攝

  新華網福州6月9日電(劉默涵)初夏的閩北山區,處處彌漫著豐收的氣息。清晨,許多農民早早地來到煙田,開始了忙碌的一天。忙完這一季的煙葉採摘和烘烤,他們還要趕著農時,進行晚季水稻種植,這樣一年就能有兩次收成。

  這種先種植煙草,採收完畢後再進行水稻種植,水稻收獲後進行土地休養或者種植綠肥的模式,被稱為“煙稻輪作”。

  煙稻輪作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生態,實現煙葉與糧食生産品質和效益的提升,有利于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今年以來,福建省全面推行煙稻輪作模式,以促進煙稻産業高品質融合,助力保障糧食安全,推進鄉村振興。

  煙稻輪作 天作之合

  見到吳世平時,他剛從田裏下來。這位家住南平邵武市沿山鎮古山村的村民,臉龐黝黑,寫滿了辛勞。但是,談起這幾年的收入時,他笑得很爽朗。

  “煙稻輪作一年下來,每畝土地毛收入能有6000多元。”吳世平算了算賬,這樣的收入,他感到很知足。這幾年,守著土地,家裏的經濟得到不斷改善,不僅買了車蓋了房,也培養孩子上了大學。

  邵武市沿山鎮古山村村書記何飛武説,烤煙和晚稻都是季節性較強的作物,煙稻輪作不僅可以使兩種作物在時間和季節上達到相互銜接,還可以促進煙葉與水稻雙豐收,因此受到當地農民的歡迎,“大家都有個共識:種煙必種稻,煙稻輪作,是‘天作之和’”。

  邵武市的一名老農搶抓農時,準備將田裏收割的煙葉運送至烤房。新華網 劉默涵 攝

  南平是福建煙草主産區,也是産糧大市。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這裏已建立一批穩定的“煙—稻”可持續發展基地。

  “發展糧食生産,保障糧食安全是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的大事。”南平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徐春暉説,在煙葉發展適宜區,頭季種植煙葉收益穩定,二季種植水稻産量增加,既提高單位面積種植效益,又穩定提升糧食産量,促進煙糧協調發展,實現了以煙促稻、以煙穩糧、協同發展、共同受益的産業融合發展模式。

  事實上,在不斷的探索中,煙稻輪作模式在福建龍岩、三明等煙葉發展適宜區,也得到了大面積推廣,促進了農民增收,保證了糧食生産。

  肖家坊鎮煙稻産業綜合體裏,一名老人正用編煙機編煙。新華網 劉默涵 攝

  來自福建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省約有71.09萬畝煙田,煙後種植水稻65.93萬畝,佔比92.8%。

  “通過煙稻輪作,我們穩住了良田。穩住良田就穩住了糧田,穩住了老百姓的‘錢袋子’,進而拓寬了鄉、村集體經濟收入渠道。”福建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副總經理周志攀説。

  全面推廣 做好示范

  煙稻輪作帶來“多贏”局面,這一經驗如今正在福建全面推廣。

  2022年4月15日,福建省煙草專賣局、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煙稻輪作促進增産提質的通知》,提出通過實施煙稻輪作獎補、打造煙稻雙優基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生産機械化水準、推進社會化服務共用等措施,在煙草産區全面推廣煙稻輪作模式。同時要求每個種煙縣(市、區)每年至少建設一個百畝以上煙稻雙優基地示范片。

  肖家坊鎮煙稻産業綜合體裏,一名老人將編好的煙葉送入烤房。新華網 劉默涵 攝

  在相關利好政策的助推下,福建不少地區行動起來,邵武市肖家坊鎮便是一道縮影。

  作為當地最早種植煙葉的鄉鎮,肖家坊鎮現有煙農263戶,種煙面積5420畝,“煙後制種+煙後稻”種植面積5420畝。

  據肖家坊鎮鎮長黃思權介紹,2022年以來,肖家坊鎮在煙葉種植區域內統一規劃,開展以“煙葉+優質稻種植”“煙葉+水稻制種”為主導的煙稻雙優基地建設,全鎮常年優質農田零拋荒,煙後稻産量預計可增收5%以上。

  為了提高農民種煙種糧的積極性,煙草部門還與肖家坊鎮聯手,在坊前村建設了煙稻産業綜合體,目前已投入使用。

  肖家坊煙草站站長李興華(右)向林新宇(左)傳授種煙心得。新華網 劉默涵 攝

  “煙稻産業綜合體在上半年的煙烤季節可以提供烤煙房給煙農使用,到了下半年的水稻制種及晚稻收成階段,閒置的烤煙房又變成稻種烘幹房,提高制種效率。”肖家坊煙草站站長李興華説。

  “通過引入光伏發電,我們也在努力使綜合體實現效益最大化。”指著綜合體屋頂鋪設的大面積光伏板,肖家坊鎮黨委書記劉華武補充説,未來鄉鎮還計劃把這裏打造成一二三産的融合體。

  端牢“飯碗” 振興鄉村

  鄉村要振興,農民要富裕,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引領帶動。在推進煙稻輪作,做好“以煙促稻、以煙穩糧”工作的基礎上,福建農業農村部門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抓保産增收,努力讓農民把“飯碗”端得更穩。

  肖家坊鎮,一位煙農正在煙田裏勞作。新華網 劉默涵 攝

  根據規劃,2021—2025年,福建全省將新建高標準農田300萬畝,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104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5萬畝;2026—2030年全省新建高標準農田110萬畝,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106萬畝。

  “高標準農田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是穩産保供、鄉村振興、暢通迴圈的重要基礎工作。”南平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徐春暉説,2020年,該局已聯合南平市煙草專賣局、自然資源局、財政局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這項工作以提升糧食産能為首要目標,聚焦重點區域,將符合立項條件的基本煙田優先列入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優先安排亟需建設的工程,使制約項目區農業生産的主要障礙因素得以有效消除,建成旱澇保收、穩産高産的良田。

  “以邵武市為例,2020年,該市共計實施高標準農田1.5萬畝,約佔邵武市基本煙田的30%。”徐春暉説。

  邵武市副市長林新長表示,未來該市還將繼續加強部門間項目資金的有機銜接,形成合力,共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為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農民收入穩定注入新動能。

  返鄉青年林新宇在自家的烤房前編葉。新華網 劉默涵 攝

  煙稻輪作帶來畝産效益的提升,以及農村産業配套的不斷完善,正在吸引一批青壯年返鄉務農。

  今年年初,22歲的林新宇在母親的鼓勵下回到了鄉村。在父母的支援與幫助下,他今年試種了20畝煙田,成為了邵武市肖家坊鎮最年輕的煙農。

  對于兒子回家務農這件事,林新宇的母親朱述梅感到欣慰。近幾年,朱述梅與丈夫守著流轉回來的幾十畝煙田,辦了好幾件人生大事:一是在縣城購房;二是為兒子娶妻;三是嫁了女兒。如今,兒子願意返鄉一起幫忙,朱述梅覺得,守著土地,日子肯定會越過越紅火。

[責任編輯:鄭雲彩 陳醉]
0100701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726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