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福建:激活要素活力,為鄉村振興“開路”-新華網
2022年8月,省自然資源廳會同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印發《保障和規范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用地實施細則》,鼓勵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騰挪空間用于支援農村産業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線上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互動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資訊

福建:激活要素活力,為鄉村振興“開路”

2022-09-19 11:30:18 來源: 福建日報
字體:

  2022年8月,省自然資源廳會同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印發《保障和規范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用地實施細則》,鼓勵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騰挪空間用于支援農村産業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

  在貫徹落實國家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中,我省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充分釋放政策紅利,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點燃鄉村振興內在動力,一個個美麗鄉村在八閩大地不斷涌現。

  編制規劃 描繪振興“藍圖”

  近日,在三明市大田縣廣平鎮元沙村,村民代表、省規劃專家和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等10多人齊聚一堂,討論如何依據村莊規劃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大家各抒己見,氣氛熱烈。

  元沙村2018年獲評中國最美休閒鄉村,現有五龍山國家AAA級景區、400多公頃生態茶園和郭居敬“二十四孝”文化。

  對于村莊規劃,大家意見統一:堅持走茶香文旅之路,打造以茶葉採制、茶園觀光、茶文化展示為特色的茶園休閒觀光基地和田園綜合體,開設茶事體驗區、茶青交易中心,實現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形成極具地方特色的鄉村旅遊産業。

  村莊規劃是鄉村建設的重要前提、鄉村治理的重要途徑和鄉村産業發展的空間指南。2019年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工作部署,我省大力推進“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工作。

  強化統籌,部署推進有力度。我省成立了縣級主要領導負責的鄉村規劃編制委員會,建立了規劃編制進度月報制度;制訂標準,形成了一套全流程、全係統的村莊規劃編制標準和管理體系;舉行現場會,形成了一批典型經驗,並以點帶面,形成示范……多措並舉,建章立制,有序推進我省村莊規劃編制工作。

  開門編制,聚智聚力有廣度。村莊規劃怎麼編、編得好不好,村民最有發言權。從“臺下看戲”到“臺上唱戲”,村民全程參與編制:前期積極聽取村“兩委”幹部、村民代表等意見建議,過程中充分發揮村民主體作用,批準後“上墻上網”。組織多學科、多專業專家團隊現場踏勘,發展改革、農業農村、水利等多部門聯動……構建了同頻共振的“一張網”,用心用情繪就了“一張藍圖”。

  扎根陪護,身至心入有“溫度”。我省規范了規劃編制團隊駐村調研要求,明確入戶調研時間不少于30個工作日,比例不少于全村總戶數的30%,精準把脈,開出好方子,讓規劃更好引領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建立了下鄉“陪護式”規劃技術服務制,開展駐鎮村規劃師試點工作,一批批規劃師下沉到田間地頭。“留白”“留綠”“留文”“留舊”“留魂”,讓每一個村莊規劃有“泥土芬芳”、有“文化印記”,引領鄉村走上高品質發展之路。

  積極創新,因地制宜有“鮮度”。針對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村,福州探索開展保護規劃和村莊規劃合並編制;漳州、三明、泉州、龍岩創新採用縣鎮、鎮村、多村聯編,走出“組團”發展之路……資源共用,讓村莊規劃更具彈性,更接地氣。

  截至8月底,全省已開展(含已批復)村莊規劃編制總數為7744個,約佔全省應編盡編總數(約7900個)的98%,其中已經縣級政府批復的總數為5309個(含1000個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規劃成果逐步納入國土空間資訊基礎平臺進行統一監管,為我省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規劃指引和用地保障。

  舊村復墾 盤活沉睡資源

  9月初,暑意漸消,蟬鳴漸止,在永安市燕東街道麻嶺村橄欖窠舊村復墾項目現場,水田中雜交水稻長勢良好。舊村復墾項目經營承包人吳順偉説道:“這片耕地有1公頃,預計今年可産水稻10噸。”

  誰能想到,這裏原是舊磚廠生産車間。2016年磚廠倒閉後,閒置土地雜草叢生,水土流失嚴重。去年3月,舊村復墾項目批準立項,經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後,這些耕地再由村集體統一承包給種植大戶。

  用足用活土地增減掛鉤政策,深挖農民和農村集體增收致富潛力。麻嶺村舊村復墾是我省立足鄉村實際、向土地要效益的一個縮影。

  舊村復墾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就是通過對空心村、空心房、危舊房等農村低效利用的建設用地重新規劃、整治,一部分作為新村建設用地,一部分復墾為耕地,並將新增耕地形成的指標與城市建設用地指標相掛鉤,城市從土地出讓收益轉机移部分資金到農村,用于土地整治和新村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等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這是我省在全國率先打造的極具福建特色的舊村復墾“增減掛鉤”政策。土地增減掛鉤“增”的是福利,“減”的是負擔,不僅能讓農村面貌大改觀,農民得實惠,還能增加城市建設用地指標,有效破解“城鎮缺地、農村缺錢”的難題。

  對閒置土地進行復墾、平整,既有效提高了土地品質,提高耕地産出率,同時也改善當地群眾生産生活條件,促進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

  永安市小陶鎮五一村原本有135畝舊宅基地零星分布在田間,通過實施舊村復墾,對散居農戶進行整體搬遷安置,新增耕地123畝。與相鄰的土地整理項目相結合,做到設施共用和田塊協調,從而形成耕地連片、民居集中的生態農業農村環境。

  寧化縣淮土鎮禾坑村通過實施舊村復墾,完成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51.08畝,掛鉤指標交易收益1500多萬元。資金有力推進了村莊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把一個遍地是荒山坡、亂墳崗的窮山村,建設成為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的美麗新農村。

  據了解,我省實施農村舊村復墾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12年以來,通過建立省級指標交易平臺,創新了交易雙方滾動選擇的方式實現了交易機會的隨機分配。通過“山海協作”實現了跨縣域的交易,指標有償轉讓實現每年轉移資金數十億元,達到了城市反哺農村和統籌城鄉發展的目的。

  截至今年8月,全省共實施舊村復墾項目4391個,總規模20.07萬畝,新增耕地16.88萬畝,新增耕地指標轉讓收益358.35億元。實現“城市反哺農村”,為農村發展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推動鄉村振興,規劃是引領,改革是動力,政策是保障。”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我們還將加緊研究制定和完善適應鄉村振興需要的政策舉措,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福建鄉村振興貢獻‘自然資源智慧’。”

[責任編輯:連雨欣]
0100701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