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是臘八節,西藏自治區昌都市類烏齊縣桑多鎮早已是大雪覆蓋。上午11時許,桑多鎮黨委書記謝紹均給西南大學園林園藝學院教授眭順照打來電話:“我掀開防寒罩看了,北碚引種的蠟梅再一次經受住了低溫考驗,長得挺好!”
這是北碚蠟梅克服極端低溫條件,在桑多鎮安然度過的第二個冬天。“這意味着北碚蠟梅在雪域高原試種成功!”眭順照告訴重慶日報記者。
北碚蠟梅為何要“遠嫁”西藏?
從1995年起,重慶開始對口支援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其中北碚區對口支援昌都市類烏齊縣。蠟梅是北碚區的特産,目前全區已在靜觀等地栽植了2萬餘畝,形成了集種植、加工、旅游於一體的全産業鏈,年産值近2億元。
去年10月,在北碚區援藏專題討論會上,有人建議:北碚蠟梅喜歡冷涼乾燥的環境,而類烏齊縣屬於高寒地區,能不能把北碚蠟梅引到類烏齊縣栽種?如果成功了,既能成為當地鄉村旅游的一道風景線,又能帶動藏民賣蠟梅花增加收入。
這個建議立刻得到北碚區農業農村委的採納,該委委託眭順照對此進行可行性論證。眭順照在調研後認為,北碚蠟梅可以在類烏齊縣生長。但要蠟梅成活也並非易事,其中最大的難點在於如何抵禦當地的極端低溫——蠟梅存活的最低氣溫為零下15℃,而類烏齊的歷史最低氣溫為零下23℃。
為了讓北碚蠟梅有一個溫暖的“家”,北碚和類烏齊兩地的幹部、專家研討後決定把蠟梅種植基地選擇在位於河谷地帶、光照充足的桑多鎮,同時採用大棚栽培蠟梅。
去年11月19日,1000株蠟梅從北碚靜觀鎮運往桑多鎮。在北碚蠟梅種植專家鄧紀會的在線技術指導下,當地村民將一株株蠟梅種到了大棚裏。今年4月當地氣溫回升後,他們又將大棚裏的蠟梅移栽到了室外,不久後他們驚喜地發現:半數蠟梅發出了新芽。到了夏天,這些蠟梅又長出了茂密的綠葉。今年冬季來臨之際,他們為蠟梅套上防寒罩,讓它安然度過低溫天氣。
有了第一批蠟梅試種成功的經驗,今年12月15日,北碚區再次組織300株蠟梅運往桑多鎮,目前這批蠟梅也“住”進了大棚。
“在類烏齊的冬天,綠色植物都很難見到,更不要説鮮花了,聽説來自北碚的蠟梅試種成功了,當地的幹部、群眾都覺得很新奇。”桑多鎮曾經負責北碚蠟梅種植項目的藏族幹部永向説,“我們正在精心管護,希望雪域高原能早日飄起北碚蠟梅的香味!”(記者 鄒密 趙偉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