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的起步之年。
重慶如何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12月29日召開的市委經濟工作會指出,要對標對表黨的二十大部署,對標對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結合重慶實際,系統全面謀劃。會議提出了抓項目促投資引外資行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國企改革提效增能行動、重大風險防範化解行動、惠民暖心優服行動等系列具體舉措,加快推動實現變革性實踐、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標誌性成果。
把握三大機遇
■要把握戰略機遇 ■要把握政策機遇 ■要把握市場機遇
明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紮實全面推進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項任務落實落細是主題主線。
一要把握戰略機遇
圍繞中央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大戰略舉措,進一步釋放重慶發展活力潛力。
二要把握政策機遇
為有效應對風險挑戰、推動經濟持續穩定恢復提供重要支撐。
三要把握市場機遇
促進重慶在更大空間、更深層次、更高水平參與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強化四方面工作導向
■穩進增效 ■除險清患 ■改革求變 ■惠民有感
謀劃制定明年經濟發展目標,要突出引導市場預期、社會預期、企業預期,確定“跳一跳、夠得着”的目標,以最大的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鞏固拓展高質量發展良好態勢。要強化四方面工作導向:
一是穩進增效
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把穩住經濟大盤作為重大任務來抓,持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下更大力氣穩工業、穩市場主體,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做到有效投資有進、結構優化有進、新動能培育有進、質量效益有進。
二是除險清患
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準確把握疫情防控的新階段新形勢新任務,防範化解經濟金融風險,保持社會大局平安穩定。
三是改革求變
以數字化推動現代産業體系建設和市域治理體系重塑,以數字化變革引領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大力度改革促進更高水平開放。
四是惠民有感
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採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着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中推進共同富裕,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
抓實七方面重點任務
2023年工作要對標對表黨的二十大部署,對標對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結合重慶實際,抓實七方面重點任務。
一要着力推動經濟企穩恢復提振
記者發現,會議將“着力推動經濟企穩恢復提振”放在2023年7個重點工作的第一位,認為這是“明年經濟工作的頭等大事”。
會議提出,要搶抓政策機遇期,用好政策的“船”和“橋",推動消費、投資、進出口“三駕馬車”開足馬力,跑出經濟恢復提振“加進度”。
具體做法是,在科學精準高效抓好新階段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精準高效實施一攬子政策包,打好政策組合拳。加快激發消費潛能,以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契機,實施好“巴渝新消費”八大行動,打響“愛尚重慶·渝悅消費”品牌,加快取消各領域存在的消費限制性政策,適時推出消費促進政策,合理增加消費信貸,穩定吃穿住行等基本消費。
此外,我市將謀劃實施抓項目促投資引外資行動,並計劃推出一批面向民間資本招商推介的重大示範項目。強化項目統籌,完善專班推進機制,有力有效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二要着力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
“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謀劃實施製造業提質增效行動,推動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會議提出。
為此,我市將大力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倍增計劃;實施汽車軟體、生物醫藥、電子芯片、綠色低碳等科技專項;抓緊落地一批關鍵産品、高端輔料等項目,推進關鍵技術産品國産備份替代,保證産業體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同時大力提升産業發展能級,我市將分行業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並將實施“2+6+X"先進製造業産業集聚提升培育行動,加快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製造業兩大萬億級産業集群,發展壯大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裝備、先進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及新型儲能等六大特色産業集群,引領帶動全市製造業整體提升。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也是重要舉措之一。會議指出,我市要組織實施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推動構建“産業大腦”體系,深化“一鏈一網一&&”部署,打造重慶智能製造“升級版”;深入實施軟體信息服務業“滿天星”行動計劃,統籌打造“芯屏端核網”數字産業集群,全面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豐富拓展場景應用,發展智慧旅游、智慧康養、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新業態。
三要着力增強市場主體活力
提振經濟,關鍵靠市場主體。
會議指出,我市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充分迸發,實力持續壯大。
具體包括:
做強做優做大國資國企,實施國企改革提效增能行動,推進新一輪市屬國企重組整合,培育壯大一批主責主業突出、創新能力領先、戰略功能強大的優勢國有企業集團。
紮實推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健全“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大變強”梯次培育機制,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和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健全上市企業培育庫,推動更多企業上市;建立各級領導&&重點民營企業工作機制,常態化開展走訪調研民營企業活動,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
加快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全面推進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持續打造更優營商環境,包括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創新環境、要素保障環境,用政府的服務效率換取企業的發展效益。
四要着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
對此,會議鮮明地提出:高質量打造全國經濟“第四增長極”。具體的工作舉措包括:
首先是實施一批牽引性項目。包括聚焦打造軌道上的經濟圈,持續完善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加快形成1小時交通圈、通勤圈;大力推動川渝千億方天然氣基地、特高壓交流工程等標誌性項目建設;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雙城經濟圈建設,共享國家戰略實施紅利。
其次是做強一批支撐性&&。包括重大産業&&,加強川渝産業合作示範園區建設,共建汽車、電子信息等世界級特色産業集群;重要科創&&,提質建設西部科學城,聯合建設一批産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加快推進10個毗鄰地區功能&&建設,打造區域高水平協作樣板。
再次是落實一批關鍵性事項。如實施第三批便捷生活行動,拓展居民服務“一卡通一碼通”應用場景,讓兩地群眾享受更多同城化待遇;深化政務服務“川渝通辦”,實現能通則通、能通盡通,打造跨省市統一政務服務標準的合作樣板;深化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力爭取得一批制度性成果等。
五要着力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並寫入了黨的二十大報告。
會議提出,要找準重慶在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中的戰略方位和定位,加快打造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爭當西部地區開發開放、高質量發展的“領頭羊”。
為此,我市將加大向國家部委溝通對接,加強與“13+2”省區市合作,深化與通道沿線國家與地區對接,持續拓展西部陸海新通道朋友圈;同時提升內暢外聯水平,優化通道物流組織體系,全面提升通關效率,促進鐵公水空高效銜接、降本增效。
在引外資促外貿方面,我市將建立外資重點項目庫和企業庫,瞄準世界500強企業和産業鏈、價值鏈中高端外資企業“靶向”招商,落地建設一批標誌性外資項目。同時將實施外貿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抓好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
在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方面,我市將加快推進口岸物流領域國資國企改革,着力引進培育國際一流的多元化運營企業,提升通道運行效能,帶動經貿提質擴容。
此外,我市將推進制度創新,深化通關便利化、內外貿一體化等重點領域改革,形成一批重要改革成果,建立通道規則標準體系,深化RCEP、東盟、中新等國際合作機制。
六要着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
“這是底線要求,也是明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會議指出,要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實施重大風險防範化解行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具體包括:全力維護政治安全,全力防範化解經濟金融風險,全力維護社會安全。
如,紮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探索房地産業新發展模式;穩妥處置重點企業信用風險,保持對非法集資高壓態勢;緊盯重點行業領域,推進安全生産風險專項整治,健全各領域生産安全隱患動態識別、清單式閉環處置機制,有效防範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等。
七要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發展經濟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讓老百姓生活得越來越好。
會議提出,實施惠民暖心優服行動,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讓群眾得到實惠、看到變化、見到成效。
如何實現?
首先是千方百計促增收。為此,我市將實施中等收入群體倍增計劃,建立健全最低工資標準與經濟增長、社會平均工資增長聯動機制,促進低收入群眾穩定增收;加快構建有利於共同富裕的財稅政策體系,完善收入增長和財富分配合理調節機制。
其次是千方百計穩就業。深入實施“就在山城·渝創渝新”就業創業促進計劃,推進百萬青年就業促進計劃,促進高校畢業生、脫貧群眾、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充分就業;實施“巴渝工匠”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工程,圍繞産業鏈需求開展大規模技能培訓,解決好“結構性”就業難題。
再次是千方百計優服務。我市將滾動實施一批民生實事,真正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圍繞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相關領域推出一批“一件事”便民服務,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可及性。
記者 曾立 黃光紅 楊駿